襄汾梁茂祥:退休干部17年的红色坚守

2020-08-12 09:34: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只身一人,踏遍山野,只为搜寻有关抗战的老物件、老资料、老故事。

  倾尽所有,自费建馆,只为唤醒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唤起人们对抗战英雄的敬仰与铭记。

  17年来,襄汾人梁茂祥只做了这两件事。如今,他已是古稀之年,仍在执着坚守中奋力前行。他说:“英烈不该被淡忘,饱含血与火的物件是不能忘却的历史。我活到什么时候,就将‘红色收藏’坚持到什么时候。”

  “再不收集保护,就真的失传了”

  2015年,梁茂祥砸锅卖铁、欠下巨债,凭一己之力创建襄汾县抗战胜利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馆内展品皆为他的个人珍藏,时至今日已逾一万件。凡是来参观的,他不仅不收钱,还义务担当讲解员。

  在当地,梁茂祥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闲”,但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很“值”。他常说,“没有抗日英烈,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对抗日英烈有特殊的感情!”

  对梁茂祥来说,这种感情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我舅舅杨国伍17岁参军,22岁英勇牺牲,为抗战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舍身为国的事迹,深深烙在我的心底,激励我传承红色初心。我一直想,要在有生之年,为舅舅和抗日英烈做些事情。”

  情之所至,心向往之。2003年,梁茂祥从襄汾县检察院退休后,辗转多地、费尽周折、遍寻知情人,共搜集、整理了包含舅舅在内的100多位襄汾籍抗日英烈的事迹。令他遗憾的是,始终未寻得烈士吴喜儿的照片。现今,这位烈士的子女已为陈姓,关于父亲的记忆仅来自母亲留下的只言片语。

  “一个个英烈故事、一件件‘红色’物品,将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不收集保护,就真的失传了。”为此,梁茂祥踏上了红色收藏之路。他花空积蓄、变卖房产,四处打工赚钱,只为换取有关抗战的布告、报刊、票证、信件等老物件。即使借钱、负债,他也义无反顾地“收”下去。

  “苦累都不怕,就怕收不上”

  身着破衫,手执拨浪鼓,肩驮3个年代久远的布袋……这些年,梁茂祥就靠着这身行头,辗转于山西、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为了省钱,他能走路绝不坐车,渴了就喝自来水、河水,饿了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石头饼,困了就地将就一宿。

  每到一个地方,梁茂祥就摇动拨浪鼓,卖力地为自己“打广告”。人们闻声而出,常常将他误作是“收破烂”的小贩或是讨饭的乞丐。他也不恼,趁“热”向大家打听,谁家有关于抗战的史料、物件,只要愿意出,他就高价收。别说,这一招还挺奏效,馆内的不少藏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淘”回来的。

  这条路,梁茂祥走得曲折、艰辛又漫长。但是,所有的苦和累,他都不怕,唯一怕的是收不来想要的“红色”物件。有一年,他听闻河南林州有一面红军军旗,便“蹭”了一辆去往郑州的货车。到了那儿,天已经黑透了,他只好在郑州汽车站打起地铺,等着第二天搭车去林州。没想到,盛夏的蚊子很猖狂,咬得他无法安睡。

  “走出车站一看,有片空地长满了蒿,闻起来有一股浓烈的味道。我心想,这东西抹到身上,蚊子可能就不咬了,于是脸、胳膊、腿都蹭了蹭。果真,接下来睡了个安稳觉。可是,天一亮就发现自己被乘客们围观了。我赶忙冲进卫生间,迎头就看见镜子里出现一个‘绿人’。”说到这儿,梁茂祥忍不住笑了,“自己这番模样,别人不笑才怪呢。”

  紧接着,梁茂祥舒展的眉头又锁紧了。原来,他遭了一路的“罪”,总算找到了军旗持有人,但对方说啥也不肯“割爱”。对此,他的倔劲儿上来了,多次往返于襄汾跟林州之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打动了对方。拿到这件“宝贝”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哭了。

  两年前,梁茂祥得知一位外地收藏家从襄汾县收走两尊打过鬼子的土炮后,当即与该收藏家取得联系,并在电话里表示“不管你多少钱收走的,我出双倍收回来”。该收藏家起初不同意,梁茂祥便直奔对方家乡,一再央求“过过眼瘾也好”。连番攻势之下,对方可算松口了,但只舍得割让其中一尊土炮。

  土炮回到襄汾时,正值凌晨3时,天黑蒙蒙的还下着瓢泼大雨。梁茂祥瞒着家人,蹚着没过脚踝的雨水,徒步3里地把土炮拉回纪念馆。当时,他浑身湿透了,轻轻用手一拧身上的衣服,就能拧出好多水来。

  提及这段往事,梁茂祥仍激动不已,“踏破铁鞋哪里寻,雨湿衣衫心兴奋。牢记历史不忘根,铭记英雄中华魂。”

  “只要活着,就不会放弃”

  梁茂祥的执着与坚持,感动了许多人。有人为他提供收藏线索,有人捐来抗战物品,使纪念馆的馆藏愈加丰富。近年来,该馆先后被授予“襄汾县共产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临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逾百万人次。

  馆内,每一件宝贝都来之不易,都蕴藏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没有人比梁茂祥更了解这里的一事一物。为此,除了外出“淘宝”,他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馆里,留给了参观者,希望更多人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参观者中,有烈士子女闻讯而来,他们红着眼圈、流着眼泪对梁茂祥再三道谢,“父亲籍籍无名,是您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故事”;许许多多的“90后”“00后”在这里上了一堂难忘的历史课,他们深感震撼,“如果不是梁爷爷,真不知道谁还会做这样的事情”“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一辈子”“梁爷爷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

  多年来,为了藏品和纪念馆,梁茂祥吃不好、睡不好,劳累成疾,2016年先后查出颈椎病和心脏血管堵塞。同年5月,他去北京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不顾医生和亲友的劝阻,只休息了短短3天便返回馆里。他说,“我的命重要,但纪念馆更重要。这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我一时一刻都不想离开。”

  有人看中藏品,想以高价购买;有人建议他,纪念馆改为收费参观,以弥补收藏、建馆欠下的巨债。但是,这些统统被梁茂祥一口回绝。他掷地有声地说:“这些藏品都是‘无价之宝’,不能单单以钱来衡量。我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忘记旧中国遭受的屈辱和血泪,一定要教育好下一代,发扬抗战精神,继承英烈遗志,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今年8月1日,梁茂祥接待完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后,又背起“出行标配”,到新城镇南寨村一户农家“捡漏”。行走乡间,他的眼神坚定、步伐有力:“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我会前进前进再前进。只要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收藏。”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