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讲讲你的故事吧。”
听到记者的话,苏根思索片刻后说道:“还是说说村子这些年来的变化吧。”
虽然苏根是省人大代表、隰县黄土镇副镇长、隰县黄土镇黄土村村委委员,但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朴实的农民。
10件事成了9件。老百姓说:“我们信他!”
“黄土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加上党的惠民政策好,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可谓占尽优势。然而,曾经一段时间里,村内班子散、人心乱、环境差,到后来大家一提到黄土村都直摇头。”苏根回忆着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黄土村村民,自己的村子成了这个样子,我心疼,所以就想做点什么,改变村子的状况。”
2009年1月3日,是苏根记忆最深刻的日子,那一年,他当选为黄土村村委会主任。“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那天激动地哭了。”苏根说,“我承诺要办成大家关心在乎的10件事,乡亲们才选我到这个位置上,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把黄土村的工作做好。”
苏根清楚地记得,他刚上任,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闹红火”,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这么多年,村民对村干部有不满,对村子发展滞后有不甘,邻里之间不再亲近,‘闹红火’是一种乡村文化,对黄土村来说也许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起点。”于是,苏根自掏腰包4万元把“闹红火”的服装、乐器都买回来,让村民把压抑了十几年的愤懑通过表演发泄出来。
出师告捷,那年正月十五隰县县城里“闹红火”,十几年没有参加“闹红火”的黄土村一举夺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要小看精神的力量,不要忽视文化的魅力。就是这股劲儿,把黄土村村民再次紧密联系到一起。”苏根说,“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通道路、修学校、打水井、办晚会等,苏根承诺给村民办好10件事,上任第一年就办成了9件。就凭这一点,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有人说,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有苏根的垫资。是的,为了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他先后卖掉了自己的两处房产,累计垫资170余万元。苏根在黄土村委会任职13年,克服艰难困苦,使昔日一盘散沙的黄土村旧貌换新颜,还先后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文化广场、娱乐中心、客运站、惠民楼,他承诺的10件实事早已兑现。
在苏根的带领下,黄土村靠“光”吃饭,有了成熟的产业。2014年底,黄土村建成了全市首座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每年增收4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破零。
在黄土村,记者看到一排排望不到边际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隰县黄土镇黄土村3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也是苏根连续三年努力,“三顾茅庐”为黄土村争取回来的农光互补项目。该项目流转土地1000余亩,农民每年增收100余万元,每年可固定收入3200元,可实现连续增收20年,极大提高了村民收入,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如今的苏根是隰县黄土镇副镇长、黄土村村委委员,不再担任黄土村村委会主任职务。当问起当年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村子飞速发展时,他连连摆手,“不提了,都过去了。”接着又说,“我特别感谢我的老大哥,黄土村党支部书记吴黄生。当年,他和我一起竞选村委会主任,结果落选了。但当他知道村里引项目需要垫资时,立马找到我,从衣服里掏出一张存折,说‘你先用’……”苏根哽咽着,一旁的吴黄生也红了眼眶。
“我敬佩他的魄力,认为他是这个村子值得托付的人,事实也证明我信对了人。”吴黄生对记者说。
初心不改,苏根依旧是苏根。他说:“我,问心无愧!”
黄土村过去是个老上访村,而现在的黄土村,再没出现过一起上访案件,成了隰县闻名的“零上访村”。黄土村也由后进村成了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并被命名为临汾市“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示范村”。在苏根眼里,村子不过是恢复了小时候的模样。
2012年,苏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山西省人大代表,在这期间,苏根认真履职,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先后提出了《支持山区小县职业教育》《低收入农户取暖用煤改以现金形式发放》《扩建328省道为二级公路》《退耕还林以还经济林为主》等60余条建议。其中《扩建328省道为二级公路》的建议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该项目于2015年立项,2016年全面完工。《低收入农户取暖用煤改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建议明确写进了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并于当年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苏根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最美村官”、“感动隰县十大人物”、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村民满意村官”、山西省“劳动模范”。
苏根变了,身份变了,但苏根还是苏根,初心不改,他还是那个总想为百姓说点啥、做点啥的朴实农民。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好代表。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