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柴村:以“水产特色”赋能乡村振兴

2023-11-21 09:06: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时节,从洪洞县城沿着旅游路一路行驶,整洁的村道映衬着蓝天白云,霍泉水顺流而下,进入洪洞县广胜寺镇柴村,村口的“寻鱼柴村”农家乐格外醒目,停车场里,许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有序停放。院内的阳光房、土炕房等包间洁净亮堂。“老板,上鱼!”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灶台前,厨师切丝片片、翻锅颠勺。主厨段红飞张罗着上菜,“刚从鱼塘里捞出来的鱼,掌握好火候,才能锁住新鲜口感。”

  从农家乐往西走300米,便到了柴村“虹鳟鱼、中华鲟养殖项目”基地,近万平方米的鱼塘跃入眼帘,养殖池里流水潺潺,鱼儿欢快地游着。站在养殖池中央,鱼塘技术管理负责人李高斌高高抛撒了一把鱼食,鱼儿汇聚成群争抢进食。

  “柴村独有的自然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冷水鱼养殖项目。冷水鱼养殖对水的要求比较高,而柴村正好有天然的霍泉水,水温也恰好合适。再加上周围宽阔的高速公路,为后续销售提供了极大便利。”做了十余年冷水鱼养殖的李高斌坦言,他很看好柴村的“虹鳟鱼、中华鲟养殖项目”,“去年以来,常常有外地的客商来基地考察项目、洽谈合作,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养殖池里的虹鳟鱼游来游去,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工作人员勤劳的身影……“人勤地生宝”的场景令柴村村委委员郭永秀看得出神,“2022年,经村集体决定投资建设了柴村‘虹鳟鱼、中华鲟养殖项目’基地,有养殖池32个,年投放鱼苗12万尾。”她笑着说,“多亏了广胜寺镇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协调,帮我们办理了用地、用水等手续,还向上级部门争取了集体经济扶持资金,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的顺利解决让柴村的渔业项目顺利推进,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2年8月的一场大雨使得水道里水量激增,再加上管理上的一些疏忽,导致了鱼塘全“鱼”覆没。谈起这件事,柴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月平坦言:“当时非常发愁,但愁不能解决问题,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硬着头皮也得把村里的产业搞红火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是就业基础,就业是产业的保障。”郭永秀说。“虹鳟鱼、中华鲟养殖项目”和“寻鱼柴村”农家乐依靠全域旅游的助推,农家乐旺季常常爆满,直接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就业。

  原先在外地工作的段红飞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家附近工作,图的就是稳稳的幸福感,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还能为家乡的发展添一份力。”

  家门口就业,为小康生活铺上了暖心底色,但这还远远没有达到高月平的目标,在他的乡村振兴蓝图里,还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在缓缓展开。

  “接下来,我们要建设柴村旅游特色小镇,继续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大家愿意回来就业的家乡,而不仅仅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的故乡。”高月平说,“随着全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我们的产业受到了更多外地客商的关注。目前,我们已建成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下一步,将继续发展冷水鱼深加工、冷链物流、鲟鱼孵化等项目,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深耕特色产业,让柴村的产业名声更响,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记者 刘静 任超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