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发展建良言 同心协力赢未来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孙建军委员:
打造品牌文化活动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人才成长型城市,同时延续办好‘文化消夏月’、民宿文化节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大餐。”孙建军说,品牌文化活动为传承文化、发扬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建军建议,应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文化发展大局,以大作品引领、大项目带动、大活动造势等方式,助力文化事业发展。将文艺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创精品、引人才、攀高峰的保障机制,全力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开展文化进万家、下基层。加强人才岗前培训,提升业务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打造牢固的展现舞台,并运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类载体,做正能量全方位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记者 刘文军
胡福玲委员:
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胡福玲认为,就我市当前教育发展情况而言,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等方面。
胡福玲建议,统筹建设、合理布局,提升办学品质,加大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投资建设力度;对优质教育资源较少的区域统筹安排,科学布设,按照现有标准加速建设。强化队伍、抓好培训,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保持教师队伍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教师资源均衡。加强交流、资源共享,积极对接优质资源,学习对标全国优秀经验,比如“一校多区”“名校集团”“委托代管”“联盟校”等等,真正做到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记者 李 媛
范娴娉委员:
探索“影视旅游”模式
推进跨界融合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新型业态‘兴’起来,不断拓展‘文旅+’广度。”范娴娉说,“如今‘影视旅游’正在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也将为当地的文旅产业赋能增势。”
范娴娉建议,引进国内外各类影视赛事,并举办帝尧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黄河文化等相关活动,以“旅游+影视+宣教+研学”的形式,提升景区活跃度;以“旅游+影视+文创+消费”的方式,创作新颖的影视道具仿品进景区,形成景区独有的小新视界电影院线和展览馆,打造新型影视文旅产业综合性融合体;将“影视+文旅+非遗”进行跨界融合,展现文旅融合新业态,把影视短暂拉动效应逐渐变成旅游景点目的地的“长尾效应”,让一场国际影视赛事的落地生根带动当地旅游景区和城市的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让一部经典影视剧的挖掘、拍摄、宣传打响当地旅游景区和城市的品牌。
记者 刘文军
王芳委员: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加强公共就业指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王芳说,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备受鼓舞,她今年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服务。
“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观念待转变、市场用工环境与学生期望存在偏差等。”为此,王芳建议,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政策性就业项目招录,开发社区服务性岗位,鼓励各类企业有针对性地增设新的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鼓励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到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强化就业服务,相关部门应加大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其中人社部门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专场招聘活动、在多平台发布岗位信息等形式,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好桥梁。
记者 黄艺贞
李兵代表:
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精准治安、科学治安、依法治安,认真执行‘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深入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李兵认为,我市高层建筑增长迅速,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李兵建议,建立消防安全群防群治机制,由相关行业部门和基层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开展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专项整治,做好疏堵结合;完善消防设施建设,按时进行维护保养;强化安全巡查检查,形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闭环,不断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强化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持续填补救援力量空白,科学规划消防站点布局,确保发生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记者 张春茂
范慧慧代表:
完善救助体系
加强兜底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兜底性民生’,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范慧慧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困难群众的帮扶问题。
加强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着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和社会文明程度,要真抓实干落实政策,用心用情做好帮扶。范慧慧建议,应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按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确定,同步调整特困供养标准。充分发挥临时救济的作用,建立临时救济备用金,对因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等原因致困群众给予帮扶救助。同时,取消户籍地申请救助限制,允许在本地生活6个月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救助。探索困难群众认定救助通用平台,加强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共享帮扶信息,精准帮扶困难群众,确保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加快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记者 曹 燕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