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浓荫

2014-06-17 08:3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接上期)

最高理念在安泽采访,多次听到关于村镇干部如何为群众操心办事的例子。起初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因为对我来说,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茁壮成长,为民办事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呀。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尤其联系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反思任秀红书记谈到的当下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我明白了他们着力宣扬称道干部做好事、为民办实事的内心活动。他们也是怀着一颗惊奇之心,为眼前干部作风的转变而惊喜。

安泽为了总结311服务体系的成果,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着力构建311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经验文章,还从相关单位搜集了一批典型事例,除了那些惊心动魄、协调矛盾的大场面,还有一些相对琐碎的小事情。

事例一:2013年7月,安泽遭遇了一场持续多日的罕见强降雨。

一个村干部发现村里75岁的老人魏述凤还住在危窑里,院子排水不畅,如果不采取措施,长时间浸泡,可能面临窑塌人亡的危险。于是赶紧前去劝说老人,让其搬到儿子家中。但是,老人很是固执,说死说活就是不同意离开自己的老窝,说:出了事与你们没关系。无奈之下,村干部紧急联系民政局,调来一顶救灾帐篷,就手搭在院子里,这才将老人做了安顿。

事例二:2013年5月,冀氏村五组村民刘小成说他的房子斜梁断裂,要是再下几天雨就塌了。村委干部赶去查看后,当即联系申林建家的两间空房让其暂住。可是,暂住仅仅是权宜之计,因为刘小成两口子是个特殊,全都是残疾,生活基本上全靠社会救助和享受低保,房子不修,他们就得永远暂住别人家,这可不是长久之策。

于是村里召开了临时“两委”会议,做出决议,村委会克服资金不足困难,为刘小成翻修房屋。当天就联系工程队进行备料施工,很快几天,一座崭新的砖木结构新房落成了。

事例三:杜村乡郭庄村的转业军人李茂林,一心想创业致富,自己缺乏一技之长,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在村里开展的社会管理培训班上,县联动网上“三农”服务的内容和蛋鸡养殖吸引了他,于是他将想法告诉了村干部。村里很快就给他协调厂房,乡里又协调有关部门给他解决资金,农委、畜牧部门主动为他提供技术指导,仅仅几个月,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就诞生运行。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这个合作社年产值竟然超过千万元,还辐射带动了周边27户村民年增收逾万元。

事例很多,一桩桩、一件件都很细小,但都很有说法,让人沉思良久。311服务体系不仅仅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它在无形之中已经大大超越了任秀红书记开始的初衷。

在冀氏村有一个奇异而又古老的遗迹——自死墓,坐落在村子背后的半山上。我很好奇,决定亲自去看看。在村人的帮助下,借助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刚好能够看到里面的样子:砖砌的拱顶,空间有些局促,村人说,这是安泽一带的风俗。以前,只要人年纪大了,老不中用了,就会自己或者被孩子送到那里,一个人静静地等死。这是真的?我一时陷入迷茫。翻阅资料,果不其然,在我国南方地区就有很多类似的洞穴,这种奇异的风俗让我震撼,深感不可思议。

恰巧,就在冀氏村,一件由村干部做的好事让我大发感慨。

村里有一个名叫李全贵的人,是从杜村乡魏家湾迁移来的,生活艰难,一直同他母亲相依为命。然而,屋漏偏遇连阴雨,2008年李全贵忽然中风,腿脚歪扭,走路都成问题,更别提干活了。日子在艰难中煎熬,她的母亲为他端屎端尿,伺候这么个儿子,真是五内焦焚。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一旦百年,儿子李全贵可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可是,这一天终归是要到来的呀。

2012年,最为可怕的事情悄然而至,母亲的去世让李全贵彻底崩溃。在此关头,村委会出面将他安置在弟弟李兴贵家,可是,新的厄运就像饥饿的老虎紧随而来将弟弟李兴贵一口吞噬。2013年年底,一场大病夺取了李兴贵的生命。面对家中9万元的债务和这么一个累赘,李兴贵的老婆离家远赴河南一去不回。李全贵望着刚刚20岁的侄子李贝,李贝望着眼前的大伯,彼此除了伤心,连一句话也没有了。

这个家必须有人扛起来,而这双肩膀必然就是李贝。

今年春节一过,李贝看着年轻人一个个准备外出打工,心里暗暗动着心思。可是……就在他家屋子背后不远处的山坡上,就是村里人传说中的自死墓。尽管李全贵从没有去看过,可他偶尔也听人说过。于是,李全贵抹着泪说:干脆送我去自死墓吧,我谁也不拖累你们。

这一天是2月16日。

侄子说:这都什么时代了,早就不兴了。我要把你送上去,不说法院饶不了我,就是村里人的唾沫也把我淹死了,我哪儿还有脸面再活人呀。

李全贵躺着一动不动,渐渐地泪水糊住了他的眼睛。李贝傻傻地坐着,他想能有个人和他商量商量,可是又不知道和谁诉说。忽然他想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姜青生。

姜青生接到李贝电话的时候刚刚从外面回到家里,身上的寒气还没有驱散。李贝说:叔,我有事和你说,你有时间吗?姜青生听出了李贝的小心翼翼,也听出了他话语中的难言之隐,转身走出了家门。听了李贝的心思,姜青生沉默了好久,忽然之间的事情让他措手不及,一时理不出个头绪。他有意让李全贵住进敬老院,可是冀氏敬老院2013年才刚刚完工,还没有投入使用。尽管如此,这个事情总得办呀!孩子才刚刚20岁,以后的路还很长,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切就都会毁掉。

犹豫良久,姜青生拨通了镇领导的电话,约定明天一早见个面。第二天,来到镇政府,姜青生大体说明了情况,镇领导随即联系民政局,希望能将李全贵就近安置到马壁敬老院,民政局当即表态同意。于是2月18日,村干部专车将李全贵送到了马壁。大家伙儿扶着李全贵挪出屋子,一步一步往院子外面走,走出那座低矮的土门楼,即将上车的一瞬间,李全贵用力拨开大家,回过头,朝远处的山坡上望去。有人说:别看了,山上啥也没有,你留恋啥呀?李全贵抽噎了一声,眼睛里满是泪水。

李贝知道大伯看什么,但他没有说话,依然决然地转过身,将大伯扶进车,嘭地一声关住了车门,就此也将两天前的那场对话和那段早已化作烟云的悲惨历史关在了门外。也许,李贝关住的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他没有想过,而且,估计他一辈子也不会去想,他关住的还有我们干部的官僚与冷漠。汽车开动,那曾经的过往已经远远抛在身后,党员干部已经同最底层的草根百姓一道同舟共济走上了通往幸福的大道。

任秀红书记谈起构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体系的话题简直手到擒来,成竹在胸。她说:我们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一般业务的同时,提出了“双引领双服务”工作方向:农村支部要引领产业,农村党员要引领创业,机关支部要服务转型,机关党员要服务群众。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明确了自身职责,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上来。安泽围绕农村产业发展这个主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突出抓好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两方面工作。实施数字电视、十二年教育全免费等28个全覆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5项涉民审批项目全部由政府买单,实现了零收费。真正把服务的方向定位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改革上来。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工作理念、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一是干部由问题的“扑火队”向群众的“服务队”转变,把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变成了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二是由问题“找上门”、“跃过门”向主动开门、服务“沉下去”转变;三是变“政在多门”为“一门多政”,变“阶段性服务”为“常态化服务”。从今年开始,我们着眼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推行县直党委联系乡镇,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农村,党员联系群众,机关向基层报到,党员向群众报到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两报到”制度。每个县直党委联系1个乡镇,要整合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乡镇提供“组团式”服务。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农村,重点做好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和增收计划、帮扶“双引领”产业项目、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确保5年内所包联系村脱贫,或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县直部门联系农村要向所在社区报到,在社区指导中心的统一协调下,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社区建设;县直部门要向所联系的村报到,重点做好帮助完善并落实好一个发展规划、帮助新上一个“双引领”产业项目等“六个一”包村增收工作,通过帮扶,确保到2015年联系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长10%。党员联系群众要向社区报到,在职党员要认领服务岗位,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要联系一户以上社区困难家庭,开展帮扶活动;县直机关在职党员要向单位联系村的群众报到,充分发挥好宣传政策、引领发展、扶贫济困、服务民生四个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这一连串的实践和构想让人眼花缭乱,更让人心潮澎湃,我好想眨眼就看到明天,实现梦想。这时,我想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过的一句话: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说,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还不甚明了,现在,安泽对基层组织、对党员干部转变职能的基本要求和远景规划正好活生生地践行了这个价值体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安泽的实践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未完待续)

通讯员 张行健 贾辽源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