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文化惠民发展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粉墨登场的农村大姐,开往城郊QQ农场的轿车,慕名瞻仰荀子园的游客,公园里起舞的老者……进入4月,春风愈来愈温柔,轻拂过太岳山区,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也随之落下,浪漫的气息经过一个冬天的发酵,便在这春的季节里荡漾开来。
近年来,安泽县坚持以“丰富全社会文体生活,增加老百姓幸福指数”为工作目标,使“文化惠民”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文化惠民,归根到底还是要贴近群众,不只是让群众知道或者听到,而是让群众看到或参与其中。安泽县文化馆、图书馆、多功能厅、棋牌室、体育训练厅、舞蹈排练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广场、篮球场、电影等场馆项目,全年免费开放,群众可直接入馆活动。2016年,体育训练馆、棋牌室、舞蹈排练厅分别接待上万余人次,图书馆共接待读者近5000余人次,借阅13000余册。为提高全县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去年该县开展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培训和知识竞赛活动,并特邀请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赵谞炯系统地讲解了国家有关农家书屋的政策、书屋的管理及运用。
其实近年来各地都在搞文化惠民,比如送戏下乡,一些地方下了不少功夫,效果却总不太好,台上卖力演,台下努力看,台上演完收工,台下各回各家。
有人认为农民欣赏水平跟不上,感叹费力不讨好,安泽《乐在周五》却告诉大家,农村有农村的舞台,农民有农民的情调。《乐在周五》自2012年4月创办开始,每逢周五,基层文艺爱好者上午在农村、晚上在县城,在简易的舞台上,用自编自演的歌曲、舞蹈、小品、戏曲等节目,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艺,表达着对文明新生活的追求。从“政府搭台、百姓看戏”到“政府搭台、百姓演戏”,这才是对文化惠民内涵的深入解读,如今这一活动俨然成为安泽县群众的“星光大道”,焕发着全县人民的人气,目前成功举办534期。
“《乐在周五》经历几年的风雨,已经走向成熟,我们今后要不断地转型创新,提高节目的质量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精益求精,让群众性节目多出精品,安泽县文化局局长雷改萍多次召集乡镇文化站长及相关人员专门研究《乐在周五》发展现状和趋势方向。
像《乐在周五》一样,每年消夏月晚会也为荀乡人民带来了一道丰盛的视觉文化盛宴。2016年,安泽共举办4场消夏月晚会,每场晚会观看人数高达千余人次,其中“永远跟党走畅想中国梦”专场消夏月晚会,参加晚会演出人员200余人次。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艺演出,吸引了更多的老百姓关注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最终要让群众体会到“惠”。去年,安泽县和川镇岭南村、马壁乡马壁村分别举办了首届乡村休闲旅游节开幕式,多项乡村休闲旅游主题活动相继上演。和川镇岭南村举办的“首届安泽麻衣寺乡村休闲旅游节”以“畅游绿色乡村、体验田园风情”为主题,以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乡村文化等为载体,举办钓鱼比赛、摄影展、书画展等,景区内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动植物标本展示区、特色小吃一条街、土特产品展示区等,不仅让这里的乡村文化走出了大山,也让基层群众融入到了文化发展的潮流中来,目睹了文化产业发展为乡里乡亲带来的诸多实惠。
同时,安泽县致力于加强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该县紧随由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图书馆协办、安泽县图书馆承办的“同筑中国梦,共度书香年”的活动,去年开展了以楹联拜年活动为主题的春节展览,展出6天,参观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在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展览和保护工作上,该县第一时间制订出工作方案,并将和川镇作为首批试点重点推进,并向广大群众重点展示的乡村文化记录、文化实物等文化资源。为巩固试点工作成效,该县又增加冀氏、马壁、杜村3个乡镇作为第二批试点,在展出展览基础上,重点加大对各类物质、非物质的乡村文化资源的普查、建档和利用工作,建立起乡村文化纸质档案和资料数据库,努力做到100%“村级全覆盖”。
为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该县开展了以“健康在安泽”体育健身活动、“生态在安泽”文化旅游活动、“发展在安泽”招商引资活动为板块的“春行在安泽”系列活动。配合各运动协会举办的比赛,带领空竹协会51人参加临汾市第四届梨花奖广场舞大赛,并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举办了为期10天的“迎国庆、创国卫”运动会,运动会共设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门球六大比赛项目,参赛人数达350余人。
记者杨琦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