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安泽的“金字招牌”

2017-05-31 09:36: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世界因为缤纷的色彩而美丽,将“生态绿色、人文古色、太岳红色”作为县域旅游“金字招牌”的安泽,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存在?!

  “山是一首歌,水是一首歌,灵山秀水把你的美丽泼墨着色……”今年端午节前夕,一场“荀子故里·生态安泽”原创歌曲演唱会在我市梨园堂举行,《千年古县美安泽》等一首首情感真挚、曲调优美的原创歌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散场时,市民杨洪生老人意犹未尽,言语间充满了对安泽的神往。

  安泽是色彩斑斓的,恰恰是这多彩使她拥有了非同一般的诱人魔力,也成就了她的蜚声三晋。

  历史的恩惠:人文古色

  沁河悠悠,况山幽幽。伫立安泽城,昂首远眺,山巅的“后圣”荀子正凝视着这方古老而生机盎然的土地。置身古色浓郁的荀子文化园,虔心朝圣,恍若可以与历史对话,可以聆听这位大儒的教诲。

  安泽,“安居吉地,泽泉美境”,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是炎帝最初建立伊氏国之地,是大禹分九州之冀州治所。据《安泽县志》记载,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公元528年)时置安泽县,因其治位于安吉、泽泉两地之间,故以两地首字命名。2008年,安泽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华“千年古县”。

  “抓一把泥土攥出中华根脉,鞠一捧甘泉炎黄热血奔流。”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土地上,不仅孕育了“五夫三卿、四代八杰”的晋国上大夫冀芮、冀缺一家,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刘恕等历史名人,而且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还诞生了一位古代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荀子文化承孔孟之余绪,集诸子之大成,开儒家之新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不朽的地位。荀子与孔子、孟子齐名,被尊为“后圣”,所著的《荀子》32篇是一部流传了2300多年的不朽经典。李斯、韩非、张苍、毛亨都是他的门生。

  近些年来,安泽县以荀子文化建设为龙头,组织力量查阅权威史学经典、走访先秦史学专家,对安泽即荀子故里进行了认真考证。通过聘请名家谱写《荀乡情》县歌、编撰出版《荀子故里话荀子》系列丛书、成立荀乡文工团、建设“荀子文化园”、举办“荀子文化节”、开办“荀子学堂”等方式,深入研究荀子和荀子文化,深度挖掘荀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广泛宣传“荀子故里”的人文古色。

  自然的赋予:生态绿色

  “红叶黄花点缀锦绣山河,多情山水眷恋你的秀色。”安泽,山水如画,风光旖旎。全县林木覆盖率高达67.2%,位居全省首位,境内拥有麻衣寺、黄花岭、青松岭、安泰山、况山等5个省级森林公园和红泥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三晋绿心”。黄河一级支流、全省第二大河、唯一一条无污染河流——沁河纵贯全县南北109公里,素来为外界称道。遍布全县沟沟岔岔的山泉小溪多达400多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的9倍。

  广袤的森林和密布的河流,不但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环境,而且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安泽小气候”:这里没有十面“霾”伏、扬沙蔽日,连续多年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64天以上,空气质量位居全省榜首。因此,安泽县先后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山西省清洁水源地等。

  当地主政者深深地意识到,“生态绿色是安泽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潜力”。作为我市的东大门,该县发挥“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独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弘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绿化精神,持续厚植生态优势。以太行山绿化工程为支撑,加快通道绿化、沁河百公里防护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山水田园村镇建设、环城林业建设和城区绿化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天然绿色屏障。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更多的绿色乡村、绿色企业、绿色走廊,倾力打造“三晋绿心”。

  先辈的馈赠:太岳红色

  “红色老区洗礼太行精神,哺育一代代英雄儿郎。”作为曾经的太岳革命老区,安泽县的红色资源熠熠生辉。

  在战火纷飞、国难频仍的抗日战争时期,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驻扎在这里。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这里生活和战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安泽因此素有“太岳山上小延安”之称。

  也是在抗战时期,安泽先后组织进行了1938年2月的府城阻击战、1938年4月的上县围歼战、1941年11月的将军沟战斗、1943年5月的柳寨伏击战等多次战役,消灭日军近千人,沉痛地打击了日寇和阎顽的嚣张气焰。英勇无畏的安泽人民,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不畏艰辛,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先后有1300多名安泽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任凭时间涤荡历史风尘,开国元勋们非凡的领导才能,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深深地扎根在安泽人民心中;先辈们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身先士卒、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最好地诠释了“太行精神”,成为泽及后人的一张“红色”名片。

  追记历史,告慰先辈。近些年来,安泽县深入挖掘太岳红色文化,收集整理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烈士在安泽战斗生活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开展红色文化史料征集、整理、出版活动,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党性教育特色,让后人世世代代铭记革命前辈的英雄业绩。

  “三色”:旅游的“金字招牌”

  “三色”资源是历史的馈赠、大自然的赋予,是安泽县旅游的“金字招牌”。而完美诠释“三色”元素的“荀子故里·生态安泽”原创歌曲演唱会能够在省城、临汾刮起最炫的“安泽风”,并不出乎意料。为了传承先进文化,反映厚重历史、展示优美风光和独特风土人情,体现当地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情感,展示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成果,推动文化旅游再上新台阶,从2016年9月开始,安泽县面向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词曲作者、爱好者征集原创歌曲,共收到征集稿件525件,经过预选、初选和终选最终确定了16首入围曲目。

  正如安泽县委书记李强在演唱会省城首演时表示的那样,举办这次原创歌曲演唱会,就是要通过歌曲全面展示“生态安泽”的绝美风姿,深度宣传推介大美安泽,让更多的人了解安泽、走进安泽、迷上安泽、发展安泽。

  近年来,安泽县坚持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建设,大力建设精品景区,逐步推出春季黄花踏青游、夏季避暑生态游、金秋赏枫游、冬季冰瀑奇观游、红色追踪游等多条精彩旅游线路。加快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建设,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借助大型旅交会、旅博会、文博会,大力宣传展示文化资源优势,对安泽特色旅游品牌进行强势的营销推介。加大荀子酒系列、松针枕、小杂粮、食用菌、干果等土特产及布艺、根雕、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收入。

  新一届安泽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优势,加快建设山水田园城和精品旅游县,奋力实现“全面振兴、绿色崛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培育旅游新兴产业,生态游、红色游、乡村游等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全县7个乡镇分别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全面开启了全域旅游模式,旅游业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如今,中南铁路已开通,长临高速建成在即,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助力安泽旅游业实现新的腾飞。

  世界因色彩而美丽;安泽,因色彩而让人向往!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