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记者走进安泽县耀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从焊接区、叠层区、层压区到装框区、测试区等各个流水线的工作人员正在不停地忙碌着,操作迅捷、动作娴熟。
位于安泽县冀氏镇兰村的耀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电力和发电业务。该公司以太阳能电池片为主原料,依托太阳能光伏组件一体化生产线,年产200MW太阳能光伏组件,年销售额可达8亿元,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可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品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该公司生产经理常伟对记者说:“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要严格把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化作业,尤其叠层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个环节可以进行二次返工,所以工作人员要反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杜绝制造不良产品。”
在生产车间的叠层区,两位工作人员正仔细观察着电磁片的正面和背面,片刻后他们将电磁片轻轻地摆放在光伏镀膜玻璃上,再次进行观察。
提起作业的要求,家住冀氏镇关庄村村民张慧一一道来,“我们作业的时候要遵守‘三看’原则,一看电磁片的正负极是否准确,二看电磁片的间距是否相等,三看是否有破片、虚焊、空焊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产品达到标准。”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安装、维修也非常重要。府城镇桃寨村的村民郭文忠家门口,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块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很是惹眼,光伏板的四周围绕着1米多高的铁丝网。
“叔,您家现在的发电量总共是5636度,你看这里有三个指示灯,绿灯亮表示正常,红灯亮就表示有故障。”
“如果停电的话,这个红灯也会亮,你先不用着急,等来了电,绿灯不亮您就给我们打电话。”
……
“我们维修工作人员利用晶太阳APP对安装光伏板的每个用户进行GPS定位,根据软件统计的当日发电量、事件通报的内容进行审核、分析,及时和用户联系进行维修。”该公司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范淋虎自2008年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生产、安装、维护每个环节都十分熟悉,能够找出“病症”快速解决。
每次走进贫困户家安装光伏板,范淋虎都会从政策讲解、技术支持到并网发电,从光伏组件的安装到电表、逆变器的放置,为老百姓进行现场讲解。
今年51岁的郭文忠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些年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他的父母和一个女儿都患病,仅靠他一个劳动力养活4口之家。去年10月份,县村两级领导干部分别来到郭文忠的家里宣传光伏扶贫项目,由此他对扶贫政策和光伏发电的基本知识有了基本了解。
“第一次听到光伏扶贫项目就觉得挺好,但是家里情况比较特殊,实在投资不起,县里考虑到我们家的实际情况,给我们贴息贷款,免费安装了4000瓦的光伏板,这些光伏板放到外边不用管,没有任何风险就可以直接受益,真是太好了!”每天关注发电量已经成为郭文忠的一个习惯,有时候他半夜起床都会顺便看一下电表。
郭文忠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家里安装了16块光伏电池板,装机容量达到4000瓦,如果按每天光照4小时计算,发电量达到16度,每年发电量为5840度,2016年每度电0.98元,一年的总收益为5700余元。
光伏扶贫项目真正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这是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主要依靠太阳光发电,并网之后百姓直接可以获利。
为了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安泽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由政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贴息贷款,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就可以免费安装光伏板,在家坐等‘赚’钱,真正为贫困户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