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独具特色的文化民生“准则”

2014-08-08 08:3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沁河流水清又长,绿水环抱沁河庄,村风文明树榜样,道德规范讲祥和……”日前,和川镇和川村文化大院里,鼓乐鸣奏,唱腔悠扬。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文艺队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因为表演形式喜闻乐见、贴近生活,这支文艺队走一处、火一处,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虽然文艺队成立只有不到三年,但表演场次已经达到了百余场。
    近年来,为了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并成为“主角”,安泽县立足“文化惠民”,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权益内涵,为城乡群众开启了文化生活的新篇章。

    文化设施提速,做足硬功夫
    只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保障文化民生。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安泽每年都有大手笔。近年来,安泽平均每年县级财政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上亿元,进入历史上文化设施建设最多、最快的时期。
    随着荀子文化园、望岳楼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中老年活动中心、县图书馆、奥林匹克活动中心等成为文化设施新亮点。
    从荀子文化园的“书院广场”大型浮雕,到街边的“后圣名言集萃”巨幅牌匾;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沁河游园,到莺啼燕喃、舞姿翩跹的文化广场……漫步安泽县城,充满艺术气息的主题景观和文化场所成为展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连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络”。近年来,安泽着力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把文化服务延伸到最基层,不断扩大受益面,通过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协调发展,也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县域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几年间,安泽7个乡镇的文化站相继落成,并配备了专职文化员;103个行政村的数字电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场地实现了全覆盖,一张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和川村村支部书记申亮深有感触地说,县里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既解决了基层文化活动阵地缺失问题,也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化服务提质,增强软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让群众及时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近年来,安泽县借国家鼓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新风,结合“文化强县”建设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实施文化享受“零费用”、文艺培训“零门槛”、文化参与“零距离”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政策引导扶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自2011年9月以来,安泽县先后向城乡群众免费开放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健身场馆、文化资源共享活动室、文艺活动多功能活动室,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场地等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也全部免费。
    为了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近年来,安泽县积极打造各种文化平台,主动培育“草根文化”,大力扶持基层文艺团体、文艺协会,相继成立了篮球协会、健美操协会、文艺协会、垂钓协会、棋牌协会等9大民间协会,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象棋、舞蹈、书画等12项群众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群众不只是文化的受惠者、享受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有了他们的参与,文化惠民才能真正汇入文化民生的时代交响。”县委宣传部部长杨玉果如是说。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在全力塑造荀子文化节等特色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继组织开展了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送戏下乡、群众免费阅读、免费文艺培训等活动。一些洋溢着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走进城乡,为安泽城乡群众的生活增添了绚丽色彩,而“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节节有晚会”的文化常态,也让群众文化活动真正迈向了“全民时代”。

    文化活动提味,催生新活力
    免费看书报、家门口看大戏,闲暇时跳跳健身舞……随着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春风扑面而来,每个安泽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文化味儿。
    每当黎明破晓,各乡村的“农民书屋”里,闲暇的农民开始遨游书籍的海洋;每当灯火阑珊,文化广场里的群众和着乐曲翩翩起舞;从日出到日路,各种书画、音乐、舞蹈培训班,吸引着从懵懂少儿到古稀老人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如今的安泽,不论是城市大剧场,还是农村小舞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活动已成为繁荣城乡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安泽象棋协会会长张文胜介绍,以前大家没有固定场所,下棋大都在街道。现在场所也有了,而且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棋牌馆每天的客流量都在79人以上,适逢周末,人流量可以达到200人以上,还得排队。
    政府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重心放基层,群众当主角。如今,不论是才艺比拼、卡拉OK大赛等,还是乡村舞台的戏曲、电影,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文艺明星,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在群众文化舞台上一展身手。此起彼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争奇斗艳,既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群众的互动交流,还传承和发扬了民间艺术,唐城花灯秧歌、和川道情、腰鼓、花鼓戏等多个曾被遗忘的传统艺术也因此“破土成金”。
    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安泽通过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既将欢乐和谐、昂扬奋进的文化气息遍布城乡,滋养了一方文明,也让民生幸福变得更具时代感、更加触手可及。正是这把“幸福尺”,考量出一条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的荀乡文化民生“准则”。记者 郭强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