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生产总值完成4.78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良好

2015-06-03 09:45: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大宁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林果富民、工业强县”三大战略,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三个重点,全力推进20件实事的落实,千方百计稳定增长,使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去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22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41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3万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主导产业扎实推进。该县坚持区域布局、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原则,先后实施了连片扶贫开发、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项目,加快推进“优质苹果、设施蔬菜、高效养殖”三大基地建设。目前,全县新增苹果经济林3万亩,新建精品示范园3个,新增果园节水灌溉5800亩。建成了吉宁果蔬物流交易市场,储藏苹果40多万公斤。全力推进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生产各类瓜菜1.21万吨,产值达1934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70多元。政拓公司依托蔬菜示范园区,建设完成了食用菌生产基地和10家养猪合作社设施、圈舍建设,饲养量达5万头。改造完善1个规模健康养殖小区,全县有机肥原料达3万多吨。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该县与中石油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县煤层气产能建设正式启动。宁扬能源30万立方煤层气液化调峰项目被省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江苏远景能源1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已开展前期基础工作,加密测风塔已建成,进入测风阶段。轻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竣工,新建标准厂房两座,引进科技企业两家,均已试投产。其中,鑫辉电子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结束了全县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同德化工、辰康公司均实现了预期经济效益。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编制完成了城市控制性规划,先后实施了城西路改造、保障性住房、城南路旧城改造等城建重点工程,拆除破旧建筑2.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城市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完成了10万平方米供热站建设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了农行业务用房、标准化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步行桥建设工程,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同时,结合环境提升年活动,持续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交通道路秩序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配全了垃圾桶和垃圾清运车辆;改造农村危房500户;新建2所村级幼儿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00人,农村“五件实事”扎实推进。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新建了110千伏变电站,改造了农村电网,完成了“马北线”公路和“宁大线”路面改造工程等县乡公路40.6公里。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新增梯田8000亩,整理基本农田1.48万亩,机耕路38.5公里。实施了各项林业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72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个自然村的饮水安全问题,维护农村饮水设施。加强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49辆。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在教育发展上,该县继续推行15年免费教育,招聘了19名特岗教师,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8.6%,全县共有50名学生达到国家二本以上录取分数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公立医院改革,为县医院招聘了18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18%。社会保障方面,新增城镇就业597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0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00多万元。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扎实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社会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0%以上。积极办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各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到最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李明珠 侯耀强 杨瑛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