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仙村民栽下了“摇钱树”
临汾新闻网讯 夏日的清晨,站在大宁县三多乡太仙村头眺望,一个个山地矮砧密植苹果精品示范园连片成林,绿意盎然,将昔日贫瘠的黄土地包裹得严严实实。走进果园,工人师傅和村民们正在趁着早上天气凉爽安装涌泉滴水管道,清风吹来,空气中夹杂着诱人的清香,忙碌的果农,脸上挂满了融融笑意。
太仙村共有123户,529口人,耕地面积2100亩,全部为垣平面地,海拔1012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苹果树的发展。近年来,三多乡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林果富民”的战略目标,在该村坚持发展以苹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全村已发展苹果树1500余亩。去年他们又提出全力打造精品苹果树基地的思路,在县扶贫局的大力支持下,计划依托连片开发扶贫资金在太仙村新建了一处400亩的矮砧密植精品苹果示范园,然而,面对这个决定,村民们一时难以接受,对发展矮砧密植苹果园普遍持有怀疑的态度。乡政府在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给群众联系了优质树苗,并动员每户至少栽植一亩果园。但是,人们迟迟不愿意动工,面对这种情况,乡领导多次开会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并组织部分果农外出吉县、北京昌平参观学习,让大家开阔视野、放手发展,争取形成规模。
太仙村党支部书记冯俊产说:“大家对发展苹果产业有一定的信心,但思想上不够开放,认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适宜栽植矮砧密植苹果,所以有着抵触情绪,后来通过参观别人的先进经验,我首先开始栽植了5亩,其他党员干部纷纷效仿,村民们也慢慢开始对乡上号召发展苹果产业的政策深信无疑了。去年一下子在全村发展4百余亩,群众的热情不断高涨。”太仙村矮砧密植精品苹果示范园建起来了,但是,道路交通、果树管理、果园灌溉等一系列难题又像一座座大山,横挡在大家面前。
面对困难,乡里一班人不等不靠,多次上太原向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请教,并签订为期5年的技术服务协议,同时,合理规划,连片栽植,今年又在太仙和连村新栽植矮砧密植精品苹果400亩,示范园全部配套滴灌设施,安装果园防护网架4000米,修建田间道路3公里,彻底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
村民们高兴地说:“乡领导全力以赴帮助我们发展矮砧密植苹果产业,从省农科院聘请的技术员按季节一年给我们组织4次培训。现在我们村里逐渐有了一批懂技术的‘土专家’,他们还多方筹资为我们村的矮化密植苹果园配套安装了涌泉滴灌设施,我们再也不用熬煎天旱难坐果的问题了。”技术服务加硬件建设,使得制约山区矮砧密植苹果产业发展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山区苹果产业开始步入产业化经营的良性轨道。目前,这个只有500多人的村子,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余亩,人均果园面积达到了3亩,成为名符其实的“苹果村”,昔日的穷山村因近年来苹果产业迅速发展而声名鹊起。
三多乡党委书记贺晓东说:“在发展矮砧密植苹果产业上,我们要更新观念,迅速扩大果园规模,打造绿色规模化优质水果基地,占领市场先机,进一步把苹果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让农民群众早日致富。”(侯耀强)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