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摩托村医贺星龙的一天............

2017-04-25 23:15: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星龙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2016年全国最美医生、摩托村医贺星龙的一天

  临汾新闻网讯 3月23日早7:00,我与同事及北京芭莎公益基金会的几位同志从临汾驱车向大宁出发,去探访2016年中国“最美乡村医生”贺星龙。

  他的事迹,我们已在媒体上看过,心头很震撼。很快就要见到“真人”了,我们有些忐忑,甚至于有些激动,那是怎样的一份坚持、怎样的一份守望呢?在大宁县城一家超市门口,我们见到了贺星龙的爱人陈翠萍。她听说我们要来,怕我们找不到路,特意请假来给我们带路。她在一家打字复印门店打工,我问她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她说:“之前是500元,现在涨到700元了。”700元,还不及临汾市最低工资标准,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不过是一件衣服抑或一顿饭钱,但对贺星龙一家来说意义如此重大。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徐家垛乡乐堂村。大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徐家垛乡是贫困县里的贫困乡,贺星龙一家也是精准扶贫中的建档立卡户。

  村委旁边的院子门外停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车,后面用绳子绑着一个蓝色的疫苗冷藏箱,一个黑瘦的汉子快步迎了出来。不用说,这就是贺星龙了。他穿着一件红色的印有某品牌摩托商标的上衣,下身一条黑色的皮裤,已磨损得非常严重。他腼腆又客气地与我们连连握手,嘴里不停地说着“进屋,进屋”。

  路过那辆摩托车时,我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下,看看这辆摩托车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兼程、承载了多少责任与期盼。我注意到摩托车座上绑着一块旧沙发坐垫,不用问我也知道,那是骑行太久怕屁股硌得疼而特意绑上去的。

  贺星龙家有四孔窑洞,在第二孔窑洞窗户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书“二十四小时上门服务”,这是贺星龙对乡亲们的承诺。在窑洞墙上,我们看到了贺星龙的许多照片,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那墙上密密麻麻手写的500多名患者的名字和联系电话,十几张纸,贴了好大一块墙体,而这竟是因为手机卡上存不上而专门记到墙上的。可以想见,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记载着贺星龙不求名利的付出、朴实而崇高的追求。

  贺星龙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卫生所,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他说:“我学的是中西医,下一步我要在中医中药上面下些工夫,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这样也能减轻一些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个乡村医生的淳朴和责任。

  时针指向中午12时,虽然我们反复推辞,贺星龙还是执意留我们在家吃饭。饭菜都是家常菜,贺星龙两口子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们吃得很饱,北京基金会的同志更是对大宁的抿尖面赞不绝口。

  一顿饭时间,贺星龙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响个不停,听出来都是病人给他打的。饭后,顾不上休息,贺星龙骑着他的“老伙计”又出发了,我们决定开车跟着他一同去看看。在山路上,贺星龙的摩托车一马当先速度很快,我们的车却显得有些吃力。我们告诉他要注意安全,骑慢点。他却说,习惯了,慢不下来,病人一打电话就想着赶快过去看看。

  在下乐堂村,一位40多岁的癫痫者患者正在发烧,他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在旁边伺候着。贺星龙一到,老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哎呀,星龙来了,这下可放心了。”我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老奶奶拉着我们的手不放:“你们不知道,星龙这娃可好哩,看病不要我的钱,上回来还倒给我一百块。”说着从被褥下面摸出一百元钱。贺星龙熟练地给病人挂好液体,憨厚地笑道:“快把钱收起来吧,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说完,背起那个发白破旧的医药包又出发了。

  我们接连跟随着他出诊了几个病人。每到一家,贺星龙都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拉家常,熟练地拿起暖水瓶倒热水洗器械,给病人解扣子、垫枕头,就像伺候自己的家人一样,自然、亲切。

  我们问他,有没有打算离开村子去县城开家诊所,改变一下生活。贺星龙想也没想就这样回答:“走不开。”我们知道,“走不开”是一片赤子之心,是对十里八乡乡亲们的眷恋,是一种坚持、一个承诺、一份力量。

  我们返程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而贺星龙依然在出诊的路上……(成三强)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