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联社:一代一代接力“背包精神”永传

2019-10-10 09:52: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是农信家庭的后代,儿时记忆中“欢乐与孤独”双生双伴,欢乐来自耳闻姥爷和母亲工作经历中的趣事,孤独则是偶有母亲的陪伴,她总是忙着她心爱的事业。如今,信合的接力棒传到我的手中,踏上信贷岗位,切实感受农信人“背包精神”的一脉相传,真心服务客户,成了我毕生的追求。

  1969年,我的姥爷在大宁联社割麦信用社任职,因当时工作条件有限,记账算账全靠算盘,而姥爷则是当时单位里公认的算盘好手,有时在交谈间“噼里啪啦”的算盘拨起拨落,一组账目的加计汇总便轻松搞定,从此姥爷“神算子”的称号在方圆百里广为流传。

  那个年代交通极其不便,出门全靠步行,遇雨雪天气在老百姓家里留宿过夜是常事。但即便如此,姥爷也从来没有停止服务百姓的脚步。吸收存款股金、发放贷款收息、金融政策宣讲等工作,姥爷一件也没落过。吸收的存款全部如实入账,容不得半点马虎,发放的贷款全部如数催收,做到账目清晰明了。

  姥爷的人生格言伟大而朴实,“我是一名共产党人,我是一名为民服务的信合人,我就该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我不能让自己党员的身份徒有虚名。”小时候虽不太懂姥爷这番意味深重的话,但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农信人的初心责任,心里装着百姓,永远不忘百姓和人民。

  姥爷离任退休时,母亲入职信用社。姥爷一再嘱托“站在新时期,一定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母亲将教诲牢记心中,并用实践证明了一切。在基层信贷岗位时,她坚信“走出去”是践行服务的第一步,所以深入一线调查客户,探访客户信贷需求是她工作的全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是她的看家本领,上面逐一记录着每名贷户的情况,并明确列出自己上门服务的时间,做到对每名贷户心中有数。随着时间的辗转,她调离信贷岗位,成为人人称道的“吸储高手”,岗位虽变,但工作的劲头不变。她始终坚持“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工作理念,设身处地为储户考虑,打造“量身定制”储蓄计划。凭借她本人的不懈努力与集体协作,她所在的储蓄网点连续获得“组织资金先进单位”称号,而这荣誉背后是母亲对储户的一片真心付出,也是多次奔走的结果。

  时至今日,我在信合工作已经9个年头,转换了多个岗位,但姥爷和母亲严格谨慎、一丝不苟,对单位负责、对客户负责的工作态度如我前进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为了积极贯彻中央“普惠金融”的政策要求,大宁联社在临汾办事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外出调查,加班评级,档案规整等等工作事无巨细,同事们工作的劲头足了,但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了。

  “背包精神”是农信人心怀客户的积极奔走,是农信人基层前沿的掷地发声,是农信人一往无前的为民服务,我将接过姥爷和母亲的接力棒,肩抗“责任”大旗,迈着大步向前,将农信人的“背包精神”永远传承发扬,为了现代金融企业集群目标的实现,为了转型提质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冯紫皓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