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太古乡:荒山换绿装 百姓得实惠

2020-06-08 09:05: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站在大宁县太古乡购买式造林工地眺望,满山遍野的鱼鳞坑排列有序,脚下栽植的松树迎风挺立,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2016年,在大宁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购买式造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生态扶贫”创新之路后,太古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探索出一条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小康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 精心描绘“美景图”

  太古乡共辖7个村委、52个自然村,现有1370户4466人。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把购买式造林作为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大宁县委、县政府在购买式造林工作中确定的要实现“乡乡有精品、村村有工程”目标,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了乡党委书记是购买式造林的第一责任人,以及乡长作为直接责任人的目标责任,严格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乡党委书记、乡长总负责,分管脱贫攻坚副职具体抓,三支队伍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层层分解任务、传导压力,打造集中连片的精品工程。

  为保障购买式造林任务全面落实,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积极作为,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各村召开动员会,向群众广泛宣传购买式造林的政策、规程和效益,发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造林专业合作社,并通过精心组织各造林专业合作社按照计划,先行开工,乡领导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技术人员进村驻点,齐上阵、齐规划、齐把关,持续推进购买式造林工作的全面开展。

  创新机制 合力共圆“绿色梦”

  “今年加入股份经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后,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合作社还给我们入了人身意外保险,干活心里更踏实了。咱县上的购买式造林政策真好!”太古乡处鹤村村民史德龙谈起购买式造林的好处如数家珍,他去年在村里参与造林两个多月,加上给工地运树苗和浇水,共计收入18900元,去年年底实现了稳定脱贫。

  大宁县委、县政府在购买式造林具体实施中要求,由80%以上的贫困户组成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按照政府规划,通过议标,合作社组织贫困户造林,三年后验收,政府分期购买造林成果,让贫困户从中受益。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太古乡精心谋划、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制订了实施方案,把涉及全乡7个村委19407.7万亩购买式造林任务划分为11个标段,并与各中标合作社签订了购买式造林工程意向书。在工程规划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的需要,集中连片建设精品工程,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还提高了造林绿化的效率和质量。实施中,由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的造林专业合作社进行造林、营林、护林,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干群同心 携手合奏“生态曲”

  2018年,东庄村委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村党支部书记贺三虎动员大部分村民和贫困户加入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全村共有50户村民参加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揽的购买式造林工程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50户村民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其中80%的贫困户依靠为购买式造林工程打工脱贫致富。

  东庄村只是太古乡购买式造林中脱贫致富的示范点之一。该乡在脱贫攻坚中严格按照大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购买式造林市场化运作机制,赋予贫困户、老百姓参与生态建设的权利,让群众认识到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乡正式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7个,合作社成员578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69名。截至2019年年底,全乡共整地19407.7亩,挖鱼鳞坑19407.7亩,完成造林任务19407.7亩,按合作社社员每人平均35亩造林任务,确保每位社员通过参与造林获得1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实现脱贫。

  如今的太古乡不仅有了绿色,而且有了希望和未来。绿色成为美丽太古的“底色”,“依山养山、养山富山、富山富民”的致富新路径指引着这里的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在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上阔步前进。(侯耀强)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