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西孔郭村猿猴通背拳的传奇故事

2015-04-29 17:28:48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阅读:在尧都区段店乡一带,习武练拳的人为数不少,长期以来,活跃着另一个版本的通背拳――猿猴通背拳。日前,该乡西孔郭村的鲍槐记讲述了猿猴通背拳传人、他的师父张子安的传奇人生。
    聪明小工变身内务杂役
    张子安于清光绪年间出生于西孔郭村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张作柱,母亲褚氏,共生育了6个儿子、1个女儿,加上爷爷和奶奶,全家11口人。在那个年月,也算是一个大家庭。张子安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村里有人称二哥,有人称二叔,在张家他是兴字辈,名兴山,字子安。
    鲍槐记说,进入民国之后,张家的生活依然很难,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家人托关系,将15岁的张子安送到了平阳府―― ―临汾镇守衙门张培梅家做帮厨、打杂的小伙计,以谋一口饭吃。别看张子安人长得?C小,却很精明,也会揣摸人心。张培梅是少数民族,特别喜欢吃肉又不便明说。三天两头派大厨、小厨、佣人,甚至士兵到集市上买羊肉吃。这些人专挑特肥的羊肉往回买,而买回来的肥羊肉张培梅却看不上,不是馈赠给士兵,就是让部下改善生活,如此简单的事却没有一个人能如其心愿。有一天,张培梅指着张子安说:小家伙,你到市场买上好的肥羊肉,衙门也改善改善生活。”那么多人都满足不了镇守的意愿,一个小孩子就能买得让他称心如意?镇守身边的人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张子安。
    张子安来到了集市上,没有选肥羊肉而是选了一块上好的大肉(猪肉)。看到张子安兴高彩烈地提着肉走进了镇守衙门,知道张培梅底细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没曾想,张镇守拍着张子安的脑袋说:小家伙真会办事,你可买对了,衙门今天算是真的改善生活了。”从那以后,张子安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一个只管饭的零工,变成了每月拿一块现大洋的衙门内务杂役。
    铁砂掌降服地痞伍生虎
    张子安侍俸张培梅,追随张培梅,张培梅便将自己的拳术传给了他。在转战南北的过程中,张子安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河套地区学到了一套完整的猿猴通背拳。
    张子安从没有说过他是何时跟随傅作义的,但进绥远、入北京、打河南、攻山东,跑了大半个中国,仗打了无数,枪子、弹片在他身边飞来窜去,倒在身边的士兵和军官无数,也从没有伤过一根毫毛。
    “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实行以兵养兵的政策,开始在绥远河套一带组建了从事生产的屯垦队。当时晋绥军王靖国第70师、李生达第72师、傅作义第73师各组建一支屯垦队,开赴临河县祥泰堡一带开始垦种。
    随后还在包头设立了绥远垦殖办事处,傅作义担任绥远省主席,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张子安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绥远省(现属内蒙古)水利厅主任和失业军官垦殖办主任。
    早在屯垦队没有进入前,位于临河县永安堡和五原县董国隆村已经有人在那里耕种,而管理人则是远近闻名的恶人伍生虎,百姓面对恶人是敢怒不敢言。屯垦队在短时间内就开垦了数百顷土地,也损害了恶人既得利益,伍生虎对有军事背景的屯垦队也是敢怒不敢言,却把怨气撒向耕种的农民。
    平常,张子安的职责就是巡回察看垦区内的农作物生长、水利设施及灌溉情况,凭借练就的一身武功,他经常不带随从单枪匹马巡回于屯垦区。一天,当他巡回到五原垦区与临河垦区交界时,因为用水先后的问题,伍生虎对耕种土地的农民大打出手,当张子安上前制止时,伍生虎根本没把手无寸铁的父母官张子安看到眼里,出言不逊,并主动上前与张子安过招,张子安以静制动,躲过伍生虎的正面进攻,用平日练就的铁砂掌功夫,一个拉弓射箭、十字掌将伍生虎推出丈把远。伍生虎躺在地上嗷嗷叫,直喊好汉手下留情。
    “浇地的继续浇地,耕地的快点耕,不要耽误了农时。”张子安说完,向临河垦区走去。而伍生虎回到家不久,就不治而亡。
    起义证丢失引来牢狱之灾
    张子安有两个家,这在西孔郭村不是什么秘密,西孔郭村有他的原配夫人和儿子,在临河也有老婆和孩子。临河的儿女由于其身份,在特殊的年代也受到了牵连。
    1949年,识大局的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此时,张子安今非昔比,已成为拥有数百顷土地的主人,却没有随起义军一起整编进解放军的部队。他自认为有几百顷肥沃的土地,每年能收几千斤粮食,守着老婆和孩子有吃、有穿,那才是神仙过的日子,根本没有把发放的起义证当回事。
    当地进行土改的时候,张子安因拿不出起义证,再加上历史原因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已经被划分为大地主身份的他被判处15年的监禁。由于他在狱中表现良好,仅坐了10年牢就提前释放了。
    1962年,张子安一走出监狱的大门,便勾起了乡愁,父亲、母亲,兄弟、老婆和娃娃,数十年走南闯北未能谋面,不知现在怎样?此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回老家看看。没曾想回到家乡之后,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坏分子的帽子,成了监管对象,每天清扫着村里的大街小巷。知道他会拳术的年轻人,每到晚上就聚集到他院子里虚心求教,张子安将自己所学的武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年轻人,鲍槐记就是其中的一员,也是猿猴通背拳的佼佼者。
    随着改革开放,村民的生活明显好转,已是耄耋之年的张子安看着弟子们武功见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1984年,张子安溘然离世。
    20多年来,张子安从没有离开过西孔郭村,也没有再回到临河去,看一下曾经的那个家。 (王隰斌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