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文化:松风道骨桑拱阳

2015-05-27 08:13: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桑拱阳,自号松风道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七岁时在私塾就读,14岁跟从其父阅读《资治通鉴》,19岁入邑庠补为博士弟子员,28岁曾被邀请前赴苏州研讨学问,37岁赴晋阳讲学,后来在晋阳结识大学问家傅山,甚得其赏识。桑拱阳学识过人,但是47岁时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一生致力于求学讲学,虽然屡有入仕机会,不知缘何均未进入。

    桑拱阳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著作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以《四书则》为代表,包括《劝学篇》《问心篇》《时习篇》《贤孝篇》等,是注释、解读、讲授《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著作;其二,以《家礼维风》为代表作,是关于教子、德化、尚礼的著作;最为精彩、最具个性的是第三部分,也就是文学作品。其代表作为《松风草》,包括《进道图》《清心歌》《朝天赋》《种石说》《说诗录》《劝俗歌》等等,“风来而松动之声”皆纳于其中。许是桑拱阳特别钟爱这些著作的原故,他自号松风道人。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过黄河,进入临汾,闻知桑拱阳学识渊博,便派人相请,要拜军师。桑拱阳称病不出,断然拒绝。然而,李自成却求贤若渴,再三去请。无奈,桑拱阳以槐米熬汁,涂满全身,谎称患了黄疸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肝炎。李自成以为他真的病了,方打消此念。大概是涂槐米中毒的缘故,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缘故,桑拱阳真的卧床不起,不久辞别了人世。

    桑拱阳的大义被后人备为推崇,可他不一定知道,李自成起事是因为陕北连年旱灾,民不聊生。知府向崇祯皇帝要十万银两安民,崇祯却说国库空虚拿不出来。饥民跟着闯王李自成一直打到北京,打进龙廷,打开国库,藏有十三窖黄金不说,仅白银就有几千万两。如果崇祯甘愿拿出一点白银安民,民众何止于造反?好在一心忠君的桑拱阳不知晓崇祯皇帝的龌龊事件便安然瞑目。倘若他预先知道了此事,还会视闯王为贼“洁身”而终吗?

    这正是:平阳自古多贤士,松风道骨精学识;身虽大隐世人问,径至桑湾探鹤踪。 (锡刚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