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市区许多道路都是以省市和地理实体来命名的。这是为什么呢?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一是上海非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不够深厚;二是上海开埠后城市发展得太快,大量新增的街道需要命名;三是以地名命名街道名便于公众记忆。
地名是一种文化活化石,能强化一个地方的存在感,还能起到巨大的外宣作用。比如1990年之前,上海没有宁夏路,后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申请,在上海市区的西北方向命名了一条宁夏路,然后宁夏的一些著名企业顺理成章地进驻了上海。
非常幸运的是,似乎并没有经过什么周折,上海市就已经有了临汾路、运城路、渭南路、三门峡路……临汾路位于上海市闸北区,是彭浦新村一带最热闹的一条马路。白天,这里是生活、购物聚集区;晚上,这里小摊云集,夜排档诱人无止境,人们常常将这段路称为“彭浦小南京路”。
临汾路街道始建于1982年10月,长约1800米,宽约20米,呈东西走向。是个正在建设与发展中的纯居民居住导入区,以普通市民为主要居住群体。
对于慕名来临汾路逛街的人来说,这里名气最大的莫过于众多美食摊。美食摊中被评论最多的当属“彭浦第一炸”,据说当地电视台还做过专门的介绍。所谓“炸”,其实就是烧烤。在方圆几百米范围之内,有好些家打着“第一炸”牌子的店,到底谁是“第一”,还真让人无从分辨。
或许是“彭浦第一”的称呼好记,临汾路这几年陆续出现了很多“彭浦第一X”模式的美食摊:彭浦第一铁板烧”彭浦第一烤牛蛙”彭浦第一臭豆腐”彭浦第一粥”……临汾路,黄河金三角地区人的骄傲;临汾人在上海的“家”。
文/图 孙振军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