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康庄:《击壤歌》源头所在地

2015-11-30 16:33: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首诗歌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歌,曾道出了多少人对田园生活的钦羡。你可知道,这首诗歌的发源地就在尧都区康庄村。

《击壤歌》石碑

    康庄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处在北外环的边缘上,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如今的康庄村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面貌。但是,康庄学校东南角所立的那块《击壤歌》石碑,似乎一直在提醒人们,这里历史悠久,曾是古诗的发源地。

    还未走进康庄学校校园,一块高大的石碑已映入记者眼帘。

    这通《击壤歌》石碑由基座、碑体、碑冠组成。碑冠高1.2米、宽1米、厚0.3米,正面镂刻三龙奉匾额“圣跻”篆体,二字气势威严;背面为“圣迹”二字,一条翻江倾海之蛟龙盘踞四周,工艺精湛,气吞山河。

    碑体高2.6米、宽0.96米、厚0.22米,碑体正面总计有三十余个正楷五寸见方的文字,碑文天地左右边沿均以精细雕刻吉祥花纹烘托,整体安排得当,干净利落,字体遒劲,大方醒目,把劳动人民渴望一派田园盛世、安居乐业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碑体背面方寸楷书字迹记录着阎锡山巡平阳视察击壤处,倍加赞赏康庄村为中国诗歌发源之地,击壤歌》又为盛世极好生活反映,村政要人刻全文于碑石供人瞻仰传颂。但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字迹已经模糊,只能看清正面的字迹。

    据村里老人介绍,这块石碑原本还有一个刻有龟寿的基座,但是由于历史变故,如今基座已不知去向。

    说起《击壤歌》,康庄村68岁的杨老先生介绍:这还有一个有关尧帝的传说呢。”据说尧帝时期,以仁爱治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天,尧帝外出巡视,来到康庄,那时的康庄叫“古康街”,刚好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正在田里犁地,于是尧帝走上前去问可否让他们二人职位互换,让那位老人去做帝君。老人听后一边敲打着土壤,一边唱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尧帝听后,大为喜悦,从此之后古康街便因康街老人的《击壤歌》而出了名,击壤歌》也由此传播开来。”杨老先生说,据说这块碑是阎锡山命人所立,为了继承传统文化,将《击壤歌》传承下去。在此之前还有一座碑,但是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碑上的字迹虽然已经模糊,历史的年轮也在不断向前,但是《击壤歌》的歌声却一直回荡在九州大地,名扬华夏。

    文/图记者 杨杰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