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
侯马皮影戏明清时期由陕西华阳、华县传入,同时也带来了皮影雕刻技艺。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侯马皮影戏十分兴盛,达到村村有皮影、人人爱皮影的程度。
侯马皮影戏演出的“影人”,初以素纸雕簇,后用驴皮、牛皮,经过剖制、刮平,根据戏中角色和衬景的设计,进行雕簇、敷色、熨平、装订、制作。
皮影戏表演包括唱腔、舞台表演及伴奏乐队3部分。唱腔即为当地剧种之一“碗碗腔”,同时吸收了晋南广为流传的蒲州梆子、眉户的音乐元素;演出时影人在表演艺人的操作下,靠灯光透射映现在屏幕上,同时配合乐器伴奏和唱腔,便成为“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意趣盎然的戏剧表演形式了。
侯马皮影不同于其他皮影之处,一是人物脸部掏空,更能体现角色喜怒哀乐的表情;二是侯马是古晋国的都城,晋国故事和传说为皮影剧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