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东巷 卧牛出土 老城记忆

2016-01-15 11:05: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因挖出铁卧牛而被称为卧牛城。近日,记者寻访到一条名叫环城东巷的巷陌,听听老人、巷陌与卧牛城的不解之缘。

    路变巷 名留存

    环城东巷,位于广宣街中段路东,东西走向,长约500米左右,宽不足5米,西起广宣街,东为死胡同,南北各与广宣街东三巷和百纺路相邻。

    进入巷子后,记者一路询问,很多居民对于巷子的名称由来说法基本一致,因在东城墙边上,因此叫做环城东巷。

    79岁的郭德金老人介绍,其实巷子原来叫做环城东路,后来名称才变成巷的。“我家上世纪60年代住到这里,那时住户不是很多,后来没过多久,因鼓楼周围扩建工程,那一带的居民都迁到了这里。原来的环城东路西起广宣街,然后东到我家这儿,往南拐可以到达解放路。我家的门原来朝东开,后来因南边的路被堵,大门就改向西开。早先的环城东路可以过大型汽车,现在路变得很窄。”郭德金回忆说,巷子确实因处在东城墙边上,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名字,他家在巷子的东头,正好在城墙的东北角,而这里与卧牛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牛出土 平阳魂

    郭德金介绍,临汾的古城墙有4个大城门、4座角楼,东西南北各相距5里地左右。而临汾被称为卧牛城的铁牛就在城墙东北角的位置出土。

    “1965年,我家在这里盖起房子。那时还有城墙,我家的房子在城墙外头,后来城墙慢慢损坏只剩土基。一天下雨过后,墙基的土坍塌了,然后我打算将剩下的土运走,在挖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石头盒子,五六十公分长,盒子的盖子是一块碑,里面是一尊铁质的卧牛,当时啥也不懂,就将铁牛收起来,将那块石碑当作桌子用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那段往事深深烙入郭德金的脑海。

    老人回忆说,后来在与一位朋友坐在石碑桌子旁聊天时,朋友指出这块碑非常重要。

    这时他才知道,原来挖出的铁牛是重要的文物。

    在这之后,郭德金家相继有文化局的同志造访,当听到“铁牛是无价之宝,是临汾的象征”的话语时,郭德金当即决定将铁卧牛和石碑上交,而此时已经是1977年了。

    护文物 爱家乡

    据了解,在《临汾县志》中有记载“临汾城墙雉堞内侧土壅铁牛”,这尊铁卧牛呈卧状,高脊梁,卷尾,腹部有浇铸接缝,以生铁实心所铸,系唐代铁器,身长43厘米,角高30厘米,座长44厘米,宽31厘米。

    “这个铁卧牛有两次出土,第一次应该是在明代洪武年间,发现时没有石盒子,石碑在铁牛旁边放着,碑文因为长时间风化能看清的字已经很少。第二次就是我挖出时,石碑是石盒子的盖子,碑文很长,没有标点,后来很多专业人士说,这碑文的内容就是记载铁卧牛发现的过程,文笔很好。”郭德金介绍说。

    记者经过多方查询资料了解到,史料记载关于铁卧牛的第一次出土在唐朝灭亡的第二年,即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军队进攻后梁的晋州。后梁晋州刺史徐环玉击退晋兵之后,组织军队赶修被毁的城墙,在城墙的东北角,挖开城基,发现土中埋着一尊铁铸卧牛,高客尺余,长广相称”。众人啧啧称奇,徐环玉命人刻石,记录发现经过,大意是说:开平二年九月一日,番贼六万余人入界,至五日齐到城下。战后诸军兴工修城,二十八日于城墙东北隅发现铁牛一尊,铁身铁座,时以为祥,因置石函贮之,瘗于故处。”然后将铁牛装入一个石函,埋在原地,然后填土夯筑城墙。

    郭德金的老伴窦小女说,在知道他家所挖的铁牛是重要文物后,他们都小心保存,这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录,而且是临汾的象征,环城东巷也因出土铁牛而闻名全城。

    记者 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