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楼巷 临汾有个小鼓楼?

2016-01-21 10:38: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云里头。”这句对鼓楼的描述,临汾人耳熟能详。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临汾曾经还有一座小鼓楼。近日,记者走访鼓楼西大街一带,探寻关于小鼓楼和小鼓楼巷的风华容貌。

  偶知小鼓楼 多方去寻找

  在地名故事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偶然找到了关于临汾小鼓楼的记载。三晋文化丛书《临汾古城历史文物六十年风雨沧桑》中记载,明清时代,临汾城内以大中楼为中心形成东西南北4街,东街有钟楼(原尧都区政府门前),西街有鼓楼(俗称小鼓楼,在今市委门前附近,这里原有街巷,名为小鼓楼巷),遥相对应,南街建有三歇垂檐大牌楼,以壮观瞻。

  但随后寻找小鼓楼身影的过程却异常艰难。记者根据史料所载地址,沿着鼓楼西大街一路寻访,大部分市民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小鼓楼。

  在问过十余人后,终于听到了一点小鼓楼的蛛丝马迹。71岁的王先生说:鼓楼西这一带原来确实有个小鼓楼,好像在临汾一中学校里面,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也不太清楚。”而与他同行的人都表示,根本没有听说过有小鼓楼。

  未闻巷模样 只听钟鼓响

  经王先生推荐,记者来到临汾一中,找到了80岁的贺先生。“这里原来有座小鼓楼,位置就在现在市委信访办公室正前方的马路上。”贺先生说,不知道小鼓楼因为什么原因建起来的,只记得它的外型几乎和鼓楼一样,同样是三层楼,规模却小得多,此外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鼓楼底座有东西南北都通的门洞,而小鼓楼则只有东西可通的门洞,南北与周围的民居相连。

  “这小鼓楼一直存在,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鼓楼西街扩建时,才将小鼓楼拆除。”王先生表示,如今对于小鼓楼,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了。

  当记者询问是否知道小鼓楼巷时,贺先生表示没有听说过胡同的存在。

  记者查询资料得知,临汾大中楼,古时最早以鼓声报警、报时,鼓声、钟声交替运用。没有钟表的时代,人们只能通过钟鼓楼了解时间的更替。虽然小钟楼不复存在,但留存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让曾经古色古香的华美建筑再次焕发出光彩。

  古风已消失 记忆仍留存

  康熙五十七年《临汾县志》中有文学家孔尚任一首《踏灯词十二首》,其中一句“大鼓楼连小鼓楼,香轮交辗路成沟”提到了小鼓楼。

  据贺先生介绍,小鼓楼与基座无梁,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结构与鼓楼一样,建筑恢宏壮观,而在它周围也分布着很多造型精巧的建筑。“临汾一中的校址曾经有一座文庙,在现在一中家属院以西的位置,原来是有名的都督府,听说以前慈禧来了就住在那里。”

  经查询资料,证实了贺先生的说法。据洪武《平阳志》记载,平阳府署原在城内西北隅庠序坊,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迁到今军分区和市委的位置,并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平阳府署,民国时期西部为警备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为临汾军分区,东部为原地委驻地。府署东侧为同知署,民国时期为省立第六中学,现为临汾一中。平阳府署于20世纪80年代末彻底消失,如今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此外,平阳府文庙,即平阳府学,在今鼓楼东大街北侧体育北街东侧的市农委和市幼儿园处。原在城内西部平阳府署前,即今市委机关址。

  走在鼓楼西街一带,记者仿佛看到曾经安静的夜空,耳边传来悠长的鼓声,街头巷尾的人们忙着手中的活计儿,一片安详。

  记者 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