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胡同近景
解放临汾城时,持续的战火让这里的住户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城市的新生。近日,记者走访尧都区杨家胡同一带,在这里探寻过去的历史。
四户人 董家存
杨家胡同,地处东关一带,位于小东门巷内路北,由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两条小路组成,呈“L”型,南起小东门巷中段,北到一户人家门口,为死胡同,西与辛寺街相邻。
在地名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对于以姓氏命名的巷子,多因曾经有大户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然而,在杨家胡同的走访过程中,却没有找到“杨家”。
“我家三代在这里居住,听老人们说,曾经东关城的多一半都是由大晋商亢百万建起来的,老辈人见过和知道的是东关城里大大小小的富裕人家。在杨家胡同以北的电厂,原来被叫做霍家园,但传说那是亢家的花园。”70岁的居民周庭金是这里的老住户,他介绍,至于杨家胡同里到底有没有存在过杨氏家族,没有听说过,只知道原来这个胡同里就住着4户人家,其中姓董的是这里有名的富商,如今电校的位置曾是董家花园,而解放临汾城炸开的城墙是从董家宅院开始的。老人说,临汾解放后,杨家胡同由原有的4户人家变得兴旺起来,但只有董姓后人在此居住,其余三家不知姓氏的家户早已迁出。
战火飞 小巷变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个小巷子似乎已几近湮没于现代建筑当中,除了“老东关”人,即便是住在近在咫尺的辛寺街,年轻一代根本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巷子。
76岁的老居民张先生称,原来的杨家胡同北边可以通往芦氏庄。当时,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火,都躲到了董家的窨子(地窖)里。“我家房子的位置是原来的城墙,以前这一带是国民党的弹药库,后来我家盖房子挖地基时,在这里挖出过子弹。”
69岁的王女士回忆,听老人们描述过董家的宅邸,精致的院子连成片,而她记事时起那些建筑就不见踪迹了,杨家胡同曾经宽阔的巷子,变成如今建筑林立间不为人知的小胡同。
经过多方查询,记者没有找到关于这条小巷的记载。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