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大山深处的清代民居

2017-03-20 09:45: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风景秀丽的安泽杜村乡苏村下兰自然村中有两座依山傍水、带有浓郁农耕色彩的清代建筑。这两个大院西临兰河,东依尖山,具体创建年代不详。

  两座宅院都姓宋“两个院比邻,而且主人都姓宋。”年近花甲的宋启生说,两个院落主人虽然是河南老乡,但不是一个县的。“爷爷是逃荒来到这里的,父亲那时才六七岁,我仅知道老家是河南卫辉县,是哪一个村子,就不清楚了。”宋启生住的大院地势稍低一些,该院坐东向西,四合院布局,南北宽约20米,东西长27米左右,占地面积约544余平方米。现有西房(含大门)、北厢房、东窑等建筑。东窑是三孔土窑洞,北厢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二层单檐灰板瓦悬山顶。西房面阔七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结构,二层也是单檐灰板瓦悬山顶,南侧一间是大门。

  大门的花板为高浮雕,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内涵让观者浮想联翩。“务兹稼穑”匾额悬挂在大门上,木雕内容有“暗八仙”福禄寿”琴棋书画”麒麟祥瑞”及“龙凤”等图案。

  与宋启生分别时,他说该村在抗日时期曾经有一所小学,中学在北孔滩村。

  来到相隔不远的另一清代建筑,见到了古稀老人宋海林。“俺老家是河南蓟县的。”宋海林说,他是坐在筐里,父亲一边挑着他,一边挑着生活用品,从河南来到兰村的,从父辈们口中知道他住的院子是平遥人创建的。

  民族高小在兰村宋海林居住的院子为四合院布局,大门与西房为一体,两孔东窑的廊棚早已无存,两孔北窑前廊棚刻印着岁月的痕迹,红色方形柱础明显风化,木柱的裂纹酷似沧桑老人脸上的皱纹。西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结构,单檐灰板瓦悬山顶,仅靠北窑的那一间是院落的大门,院落面积约520平方米。

  “这两座院子早先是小学。”宋海林说。

  经了解,1941年在冀氏县抗日政府支持下,兰村设立了民族革命高级小学,招收冀氏县内的学生,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及体育等课程。1946年,安泽、冀氏两县合并后,学校改称为第三民族革命高级小学,简称“三高”,校址迁到府城镇高壁村。(王隰斌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