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这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浮山县三晋文化教育研究会整理该县原文化局局长邢作梅(已去世)保存的老照片时发现的。
日前,记者找到了照片上的两位老人,岁月在她们脸上刻下了痕迹,但孝敬老人、相夫教子、贤慧内助的美德却光彩照人。
不爱红装爱武装
照片上的人物是两位年轻俏丽的女子,一位趴在草丛中,用一支七九步枪练习瞄准击发;一位侧卧身后认真指导持枪的女民兵。
“这是姐妹俩,姐姐叫李华平,妹妹叫李宝平,持枪的是妹妹,指导的是姐姐。”浮山三晋文化研究员张金科介绍。
该县原武装部部长鲁生岱介绍,她们俩都是神枪手,姐姐李华平1964年曾代表浮山县参加过晋南专署射击比赛,如今两位神枪手都健在,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
李华平的老伴叫苗长青,今年77岁,在1964年那火热的年代,苗长青是全县先进点西佐村的民兵连长。说起两人的婚事,苗长青介绍是“民兵训练”让他俩结的缘。
1964年10月,浮山县派出了李华平等16名神枪手到晋南专署所在地临汾城外的郭家庄参加射击比赛,苗长青则带领全县的数百民兵表演了团体红缨枪操练。浮山民兵的成绩和精彩表演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苗长青介绍,1965年全县民兵集中训练,训练休息时,负责训练的城关武装部长高连生与他俩开玩笑,你们俩人很般配。说者有意,听者也有意。
之后,两人在比赛时是对手,训练间隙是朋友,并与1965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他俩走进婚姻的殿堂,众多民兵为他们庆贺。后来苗长青参加了工作,李华平则成了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如今两人儿孙绕膝,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农村·城市·再农村
见到李华平的妹妹李宝平是在浮山深山的一个山庄卧铺——陈家沟。71岁的李宝平性格开朗,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李宝平幽默地概括了她的一生。老了,随老伴回到久违的深山,享受着寂静的常人生活,退休工资虽然不高,但在大山深处也花不了多少钱,吃的是无污染的“野”鸡蛋,喝的是山泉水,这也是一种享受。
说起与姐姐年轻时的往事,李宝平记忆犹新的还是快乐的民兵生活和她那神一般的枪法。
“姐姐比我大两岁,我们是诸葛村人。”李宝平说,那张照片曾在全县展览过,每每看到心里都觉得美滋滋的。
“全民皆兵、大办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是那个时代的时髦语言。”李宝平的言语间透露出当年的信息。当民兵那年她才18岁,训练刺杀用的是木枪,练瞄准用的也是木枪,枪的前边还吊着两块砖。后来发给她的真枪是一支七九步枪。那枪的后座力很大,后来换成六五式步枪,后座力稍小了一点,全县民兵集训时,除了练习射击,每天要打一盒(70发)小口径步枪子弹。“代表县里外出参加比赛没有我,但上级检查考核时,我打的成绩往往超过姐姐,特别是汇报表演,我那时年龄小,心里压力不大,上场不怯。”李宝平回忆,卧姿200米、跪姿150米、站姿100米这几种射击姿势,都是小儿科。
民兵训练结束后,李宝平回到了诸葛村苗圃,又当起了农民。她的表嫂将她介绍给现在的老伴。老伴那时是帅哥,也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由于热爱射击,对解放军也崇拜,他们就走到了一起。
李宝平的老伴叫郝永贵,1970年他们走到了一起,结婚没几天,就过起了两地生活,李宝平在家里养育儿女,郝永贵为国站岗。直到1975年随军到部队,一家人才团聚。
1979年,郝永贵转业到山西师范大学,在学校的后勤基建房产科工作,而李宝平则分到学校图书馆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比老伴退休早几年。
郝永贵退休后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执意回到陈家沟,李宝平忍痛舍下儿女和美丽的临汾城。“又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虽然生活平淡,但很充实。现在农村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每隔两三天,就有菜贩上门卖一些反季蔬菜,自己在院子里也种了些应季蔬菜,生活得很自在。儿女们每逢休息时,都会带着孙辈们回到陈家沟聚一聚。
半个世纪过去了,李华平、李宝平姐妹从英姿飒爽的女民兵,到今天的七旬开朗老人,岁月催老了年龄,但,她们坚强、刚毅的品质愈久愈坚。
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