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与晋国扩张

2017-12-19 22:2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晋献公稳定国内后,发动向外扩展。先从何处下手?他瞄准的目标是虢国,理由有二,一是当初曲沃每次进攻国都翼城,虢国都代表周天子出兵前来镇压,结下了冤仇。二是车厢城屠杀群公子,有个别公子逃到了虢国。虢国不识大局,没有看到晋献公站稳脚跟,势力强大,不可动摇。反而在晋献公九年(前668)春天,出兵讨伐晋国。在强大的晋国面前,虢国根本不是对手。稍一交手,很快败退。如果就此作罢,与晋国缓和关系,为时尚不算晚。遗憾的是,虢国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竟然在这年冬季,再次举兵进犯晋国。日渐强盛的晋国,正要向外扩张,虢国恰好成为矛头所指的第一个目标。

  晋献公十年(前667),晋献公打算征伐虢国。大司空士蒍觉得时机尚不成熟,理由是还有不少大夫和民众支持虢国的国君。如果此时出兵,即使获胜也等于失去虢国民心,不便于稳定这块地盘。那么如何为好?士蒍认为虢国国君傲气十足,若是打了胜仗,更是得意洋洋,那时就会众叛亲离。

  晋献公十七年(前660)春天,虢国出兵进攻渭汭,获得胜利。果不其然,虢国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屡屡用兵,耗费人力物力很多,民声怨愤,士气低落。虢国大夫舟之侨劝说,虢国的国君听不进去。舟之侨生气地说:“无德而禄,殃也。殃将至也。”然后,带着族人逃奔到晋国。

  这一来,时机成熟了。晋献公十九年(前658),晋国出兵讨伐虢国。讨伐虢国,军队必须从虞国土地上经过。如果虞国不同意,这事还真有难度。晋献公正为此事焦急,大夫荀息给他出了个主意,献出垂棘之璧和屈产之乘贿赂虞公。

  晋献公答应了。宝玉、名马献给虞公后,荀息到虞国请求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闻知,当即进谏,晋国送来这么重的厚礼,恐怕另有所图,千万当心!

  虞公不听宫之奇劝告,收下礼物。荀息对虞公说:“以前冀国无道,我国曾帮助虞国重创冀国。如今,虢国同样无道,我国需要讨伐他们。所以向贵国借道通过。”既然收下礼物,当然难以回绝晋国的请求,虞公只好答应借给晋国道路。

  第一次出兵,晋军进兵快速,退兵也快速,大将里克、大夫荀息率军攻占了虢国的下阳,虢公在乱战中逃跑到了卫国。晋军不再追击,很快收兵,退回国内。

  没有灭了虢国,难解晋献公的心头大患。时过三秋,晋献公又要伐虢,又要从虞国经过。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虢国是虞国的外表,虢国灭亡,虞国必然跟着灭亡。不能再助长晋国的野心,也不能放松对晋国的警惕,更不能再借给晋国道路。谚语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灭亡,虞国就危险了!”虞公听了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国与他是同宗,不可能害他。宫之奇则告诫他,晋献公和桓叔是同一个祖先,比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杀死了他们的子孙。这话说得极为中肯透彻,可是虞公还是听不进去,仍旧借给晋国道路。

  晋国大军顺利从虞国通过。这一次进军,晋军消灭了虢国,不再给虞公留情面,回师途中,顺便消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大夫荀息还惦记着献给虞国的宝玉、名马,就在宫中找来。他牵着马,向晋献公呈上宝玉。晋献公得意地说,玉璧还是老样子,只是马齿长了!这段历史派生出两个成语:假途伐虢和唇亡齿寒。

  晋献公没有陶醉在灭亡虢国、虞国的胜利中,他继续举兵扩张。到了晋献公二十五年(前652),已消灭了诸多戎狄和姬姓小国,晋国的疆域迅速扩大。《史记·晋世家》记载:“当此时,晋强,西有河西(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南段以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为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

  乔忠延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