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四余不征粮
尧都区段店乡九洲堡村埋葬着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学术之高、影响之大,倍受世人关注。他死后,其墓地也受到许多高官无法享受的待遇,这个人就是“北山四先生”之一,也是对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许谦。
《山西通志》《平阳府志》对许谦均有记载。一起列入记载的还有许多其他名人的墓葬,但关于许谦墓的记载却最为特殊。清代孔尚任所编的《平阳府志》记载:许谦墓,府城东十里九洲堡,地四亩余,不征粮。遗憾的是,许谦墓今已无存。
撰写九洲堡古村落村志的韩茹禄说,自封建社会起,征粮一直不曾间断,横征暴敛”历来为世人所厌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劳动人民一直以来的祈盼,而不纳粮几乎是一种奢望。有些地方可以沐浴到皇恩,得到特殊的待遇,享受不征粮政策,九洲堡就是这样一块特殊的土地,因为这里埋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学问家许谦。
许谦,与当时名儒何基、王柏、金履祥合称“北山四先生”。
整理出来的九洲堡村志资料显示:许谦,生于1269年,卒于1337年,字益之,号白云山人,世称白云先生。元金华(今属浙江)人,晋朝许孜后裔,先世屡因游宦而迁籍外地,祖父许应鸾由金华迁东阳。许谦于书无所不读,除儒家经典外,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音韵、医学、术数以及释老之言,莫不钻研。卒后,朝廷赐谥文懿,所著有《许白云集》。《元史·许谦传》有“先是,何基、王柏及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的记载。
当今学者撰文指出,“元时,你要学朱熹的学问,就得到金华学。”何王金许”北山学派在继承和创新两方面对儒学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北山学派不仅促进了程朱理学在元朝的北传,许谦他们把朱熹的学问传到了中国北方,也开启了明初的理学。
为了整理村志,韩茹禄、韩登禄找到了众多的资料对许谦进行研究和整理,并为许谦死后葬于尧都九洲堡找到依据。
“史料记载,许谦将程朱理学北传,其死后没有归葬老家金华,而葬在九洲堡村。”韩茹禄说,其死后,皇帝嘉奖,赐谥号文懿,不仅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墓冢和庙宇,并且御赐墓地四公里之内不征粮。如今,虽然许谦墓已难寻踪迹,但在渺如烟海的史料中却永远记下了这位大学问家。”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