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著《日知录》

2018-03-06 08:04:54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顾炎武是江苏省昆山市人,他出生后就过继给婶母为子。婶母是个知识妇女,懂得很多历史故事,经常讲给他听。秋天的一个夜晚,风轻月明,顾炎武坐在院子里听婶母讲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少时读书就很用心,考中状元,后来当了丞相。不久北方被元人占领,元人打过江南,不少朝中的大官也投降了。

    可是,文天祥不投降,继续领着兵马和元军打仗。

    文天祥弱难敌强,战败被俘,临死还要朝南方的国土磕头相拜。他写下这样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听得大受感动,他对婶母说,长大要像文天祥那样报效国家。他说到做到,读书非常刻苦。14岁时,就读完了《资治通鉴》,又读《史记》和《孙吴兵法》。他的学识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

    可惜他这么好的才学,却屡试不中,没有考取功名。

    顾炎武丝毫也不灰心,他治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报国。他开始编写一本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正在这时,清兵南下,明朝灭亡了。他的生母被清兵砍断右臂,婶母则绝食身亡。从此,顾炎武为反清复明而战斗、奔走,辛劳了大半生。45岁以后,他来到北方,游走于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无论走到哪里,或骑着驴,或骑着马,都牵着骡子,骡子身上驮着他的图书资料。每到一地,白天游走观览,晚上披览典籍史料,有所感受,他便动笔记下。日积月累,形成厚厚的书卷,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日知录》。

    顾炎武到处奔波的时候,清朝政权日渐稳固,为了长治久安,清廷招募文人学士入朝居官。他名气颇大,也在招募之列,但是他坚决不去。后来在京师,翰林院学士熊赐履招待他进餐,席间诚邀他出山编修《明史》。他断然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推之逃,则为屈原之死矣!


     

责任编辑:巩鹏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