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乔忠延
贾存仁修撰《弟子规》
《弟子规》的前身是绛县李毓秀撰写的《训蒙文》。
顾名思义,训蒙文》就是教育儿童的启蒙读物。贾存仁将之更名为《弟子规》范围就有所扩大,不仅是儿童,每个子弟都在驯化教育之列。再看“训”与“规”,虽然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为不同。训,只能是训教开导,至于对象接受与否,那就要看各自的悟性。规,则是规定,是准则,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说是《弟子规》,其实是每个人都应努力达到的行为目标,这等于为当时的人们制定了完整的道德准则。称为《弟子规》是对《训蒙文》的继承,因为儿童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清纯阶段,这时教化作用最大。所以,弟子规》比《训蒙文》的意义更重大、更深远,难怪会成为全民的道德范本。
贾存仁能够修订《弟子规》,固然由于他幼时就开始读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8岁时,母亲就长年患病,难以自理。后来更是卧床难起,一躺就是7年之久。这期间,还未成年的贾存仁就过早担上侍奉母亲的重担。墓志铭记载,他“事亲至孝……左右侍奉,七年之中未尝解带安眠”。孝道早就深入他的内心,化为他的行为。因而,他才能在《弟子规》中写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