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段师傅,收藏到一张有“铜元”消费的发票,而“铜元”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钱币也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战乱。
这张发票为长方形黑色表格形式,长16.5厘米,宽13.8厘米,发票上的文字为繁体字,名称为“成都世界书局门市发票”,发票的编号为“NO.083”,营业部”地址为“春熙路北市”;表格中有“数量”货名”价格”折扣”实计”外加运费汇水”总计”“经手人”等文字,铜元”出现在最后一行,收入”和“找出”栏中均有“大洋”铜元”字样。
这张发票开出的时间为“24年4月8日”1935年),距今已有83年。发票中所购买的书籍为《全国文化一览》,价格为“2000大洋”,可见当时已经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仔细查看,这张发票右侧还有物品销售、零钱找补的注意事项:货品出门概不退换,银钱找补当面看明。”对铜元颇有研究的段师傅介绍,铜元是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俗称铜板,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的是,铜元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阶段。
“我搞收藏快20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关‘铜元’字样的消费记录,铜元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当时正是清末国力衰弱及民国军阀混战的时代。”段师傅表示,铜元并不少见,但关于铜元消费记录的情况却不多,这张发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一定的收藏和纪念价值。”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