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临汾

2018-05-01 21:02: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辛亥革命中的临汾

    太原起义成功后,山西省军政府即策动向临汾进军。临汾县是平阳府所在地,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占据这里极为重要。清廷当然深谙此道,从康熙年间就将太原镇府的总兵移驻于临汾县,统领“绿营”。不仅统辖管理临汾,还统辖管理潞安官兵。清朝末年“绿营”裁撤,有所改变。但太原镇总兵、兼前路巡防统领、第一旗管带官谢有功,仍然驻守临汾。因此,控制临汾一带,不只是占领此地,而是能否保障革命成功的关键所在。

    决策既定,山西军政府马上派出南路军政副司令刘汉卿和洪洞县人、同盟会员李大魁带领国民革命军500余人南下。此前,因陕西爆发了起义,谢有功受命带领部分兵丁巡查黄河防务,离开了临汾。潞安协台兼后路巡防帮统陈政诗,受命在临汾招募“马三步四”共七旗新军,承担巡防任务。陈政诗闻知国民军南下临汾,又听说兵少将寡,一面派兵固守霍州要隘韩侯岭,一面请同盟会员侯少白等人斡旋阻止义军南下。岂料,国民军深得人心,刘汉卿率军南下时,清军不仅不抵抗,还自动调开了军队。

    陈政诗眼看在韩侯岭阻击国民军无望,赶紧返回临汾。哪里知道,临汾官兵根本不听他的指挥,只得逃往绛州躲避。于是,国民军全速开进了临汾。见势不妙。知府耆昌逃走,知县武树善投降。不几日,刘汉卿、李大魁等赶到临汾,设司令部于贡院之内,同时控制了谢有功的家眷。11月5日,临汾宣告光复。

    然而,这轻而易举的光复,让国民军革命有些领导头脑犯晕。接管临汾城时,国民军人数很少,所以仍用原驻防的李家有、尹钦斋守备。双方协议,李、尹支持革命,但可以不参与攻打南路的清军谢有功、陈政诗的部队。李、尹非常高兴,听说王家骏、许志显要来接管,准备带兵欢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