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段延峰收藏到一本民国时期的迎亲礼簿,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禧礼礼金”情况,而且体现了当时婚礼礼簿的书写形式,是研究民国时期婚俗文化的重要资料。
该礼簿长28.5厘米,宽22厘米,纸张为麻纸,颜色略泛黄,用麻纸捻成的细绳装订而成。礼簿左上角贴有一块长条形红纸,红纸上写着“金柱迎亲礼簿”。该礼簿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初六日立”,距今已有73年的历史了。礼簿内,上半部分为姓名,下部分为礼金,与今天的书写形式非常相似,但写法上有细微区别,张万祯,禧礼洋伍拾元”魏花魁,禧礼洋贰拾元”等记录。通过查阅发现,当时的礼金为拾元至壹佰不等,以拾伍元、贰拾元居多。
礼簿最后还有支出费用一项,其中“出赁轿洋伍拾元”,由此可见当时“金柱”迎亲用的是花轿,反映了当时的婚俗特点。最后一页还有一首打油诗:清风明月好宜堂,家有梧桐落凤凰。今曹禧见龙门会,来年身(生)下状元郎”。段延峰表示,这可能是账房先生或懂文墨的人士写的一首祝贺诗,尽显作者对新人的祝福,比现在的“新婚快乐,早生贵子”文雅而且有趣。
“临汾是洞房花烛的起源地,这本礼簿是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婚俗礼仪特点。”段延峰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临汾的历史文化,搜集和珍藏有关临汾历史、风俗人情的资料,为研究临汾的民俗文化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