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市民段延峰收藏到一封特殊的书信,这封书信记录的是临汾商号的交易情况,不仅内容完整,而且还有“尧都”标记。
这张信纸已经泛黄,长18厘米、宽13厘米,记录了商号的发货数量、价格等相关信息。书信内容为:今发去香面子一车,布皮六包、席皮六包(分别用清代计数法苏州码子,记录了每一包的重量),毛重1910斤,除皮净货1875斤,言明每百斤价银壹两一分,脚银(即运费)每百(斤)三分四。最后写着“万顺源香房查收”,落款时间为“辛亥七月廿九日”。书信上还有两枚印章,一枚在数字处,内容为“福源成记”菱形印章;一枚在书信的右下角,内容为“尧都福源成记”长方形押角章。
这封书信的数字均为难以辨认的特殊符号,这种符号叫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其源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产生于苏州。据了解,旧时的一些公文、契约、账表、官帖、私钞、当票中以及背书等所有涉及经济方面带有数字的文档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特殊的组合数码。
“这封书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发货单,上边有特殊印记‘尧都’二字,由此可判断是尧都的商号。”段延峰介绍,内容简单,但信息量很大,介绍了以前商户的交易情况,而且这个时间非常特殊,没有用‘大清’,也没有用‘民国’,用的是‘辛亥’,正是辛亥革命这一年,这封书信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特殊意义。”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