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策名天府”牌匾现身洪洞

2019-10-18 09:09: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策名天府”牌匾

  临汾新闻网讯 在市作协副主席、洪洞作家董爱民所著的书中收录了一块“策名天府”的牌匾。这块牌匾的收藏者是洪洞县一农村的贺氏老人,匾上“策名天府”四个大字题写者是从洪洞走出的清代诗人、韵律学家董文涣。

  贺氏老人所住房屋为清代民居,牌匾原来高挂于房屋大门上方的墙壁上。后来,有几个年轻人过来问他牌匾卖不卖,听到不卖的话后在院子里东张西望。2012年的一天,老人回家时发现院里的狗丢了,锁大门的铁门栓也被人剪断了,所幸的是匾额没有被偷走。老人虚惊一场,赶紧将祖宗传下的匾额卸下,从此牌匾再不轻易示人,也不跟外人提起牌匾的事情。

  贺氏老人家的匾额颇有来头。这块牌匾高1.2米左右,长2.2米左右,正中间为“策名天府”四个大字。两边各有数行小字,右侧为“大硕望兰亭大兄先生大人荣登太学”,左侧文字有两行,一行为“钦命分守甘凉兵备道整饬凉永镇羌地方加三级愚弟董文涣拜题”,一行为“同治八年岁次屠维大荒落辜月榖旦”。“策名天府”大字的下面列了近60人的名字,位列前边的名字为“董应选”,后边名字按“乡眷”“三合号”“合兴号”“亲友”“本族”依次排列。其中,名字多为贺姓。

  根据匾额记载,该匾为祝贺“兰亭”“荣登太学”。太学在明清两代为国子监,创立于明初,原名为国子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题匾者为“董文涣”。史料记载,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秋,又号研樵,砚桥。幼年读书时博览强记,为完成塾课,常常彻夜不眠,道光二十九年,十六岁时入邑庠,咸丰二年乡试中举人。董文涣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董寿平的爷爷。

  据匾额的收藏者贺氏老人介绍,根据族谱记载,匾额里所提的“兰亭”为贺氏第十四世,“毓龙”的“号”,族谱中有“毓龙,号兰亭”等记载。毓龙为通背拳第二代传人贺怀璧的孙子,与通背拳第三代传人贺毓英是兄弟。据记载,该匾为“同治八年”所制,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