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百姓热议“尧都”话传承

2016-05-23 09:25: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5月18日,位于襄汾县陶寺乡东坡沟村的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展厅外,村民们或聚拢在偌大的展板前仔细对照图示陶寺遗址各处与现实的地理对应关系,或三五成群凭栏眺望,指点着旧日江山、今日村庄。烈日炙烤下,村民们结伴迤逦而来,观展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

  这一天,既是“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启动的首日,也是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顺利开展的第一天。为期21天的展出期间,城墙、宫殿、平民区……用沙盘模拟的古老都城风貌,鼍鼓、石磬、玉钺……部分原尺寸复原的出土器物以及陶寺观象台、宫城发掘区、城墙刮面等景观将穿越历史的风烟,与到访游客“亲密”接触。

  “你看,咱们前面的那片田地叫‘赵王沟’,我之前看过陶寺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图,大概从那里会修一条直线道路直通观象台……”展厅外的高台上,陶寺乡中梁村村民张连记用手指着高台下的绿色麦田对记者说。对于这条道路的修建,张连记有着自己的想法,“排除我考虑不到的一些因素,我觉得修一条环形的道路是不是更加合理?你看,环形道路可以将观象台、宫殿遗址、博物馆等景点全部连接在一起,游客不仅转个圈儿就能把这些景点都看一遍,还能对我们陶寺的文化有一个全面了解。”

  吃过早饭后,陶寺乡中梁村村民冯录珍早早就带着孙子来到东坡沟村,等着进展厅参观。对于冯录珍而言,陶寺遗址是她童年的记忆,“小时候经常听父辈人说起陶寺的历史和一些有关的故事,去年看新闻上说,陶寺是最初的‘中国’,身为陶寺人,我很骄傲!”

  扁壶、折肩罐、土鼓……静静安放在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展厅内的许多器物,挟泥带土,印迹斑驳。这些深埋地底4300多年的文物真的就是从陶寺遗址挖掘出来的吗?面对一些游客的惊叹和疑惑,亲自参与挖掘并亲眼见证文物出土的陶寺乡东坡沟村村民贾老汉据实相告,言之凿凿。

  2014年,驻守在陶寺乡的考古队贴出了招工启事,贾老汉看到后第一时间便报了名。在他的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是在由他亲手参与挖掘的一个3米深的土坑内,自己亲眼见证了许多年代久远的文物出土,“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宫殿城墙的外围进行挖掘,当我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这些古老的文物时,那种感觉很真实,给我的触动很深。我真心希望建成后的陶寺遗址博物馆能将我们祖辈的好东西、好文化传承下去,让这些文物开口说话。”曾去许多旅游景点和城市游历过的陶寺乡中梁村村民张晋芳看到发生在家门口的“巨变”,不禁感叹。“每次游玩途中跟其他游客攀谈时,总有许多人问我陶寺遗址的具体地理位置,前段儿时间朋友想到陶寺遗址参观,一路上打了好几个电话问路,说有的路口一不注意就错过了。我觉得应该在道路标识的引导上再下点儿工夫,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设置宣传牌,扩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让游客知道陶寺、找得见陶寺。我特别期待能把属于我们陶寺本土的文化和文物融合起来、宣传出去,这样才更有意义!”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当地村民都一致推崇陶寺遗址的价值,他们相信,只要对考古遗址区域进行合理开发建设,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陶寺旅游就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流连忘返。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