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传家宝”花开正艳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李静)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日,文化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我市有6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在全省名列前茅。
临汾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大量的文化遗存,并以立体鲜活的方式得以呈现和延续。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递者,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入选的传承人包括:小米醋酿造技艺王德才、任庄扇鼓傩戏凌凤英、晋南眉户潘国梁、麒麟采八宝张西山、翼城花鼓张飞飞、平阳麻笺制作技艺张世峰。这不仅是对其个人传承项目的肯定,更加充实了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队伍。
作为土生土长的襄汾人,王德才对汾城米醋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结,更主动担负起振兴“汾城米醋”民族品牌的历史重任,他毅然选择了汾城米醋酿造业作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同为襄汾人的张世峰制作的麻笺色泽光洁、厚薄均匀、柔软性韧、渗墨性强,蠹虫不蛀,质色不变,有“纸寿千年”称号,多次荣获世博会、广交会及山西省文化博览会银奖,先后10余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性文化艺术、文化产业博览会,扩大了“平阳麻笺”制作技艺的影响力。
庄扇鼓傩戏是曲沃县任庄村民“遵行傩礼,禳瘟逐疫,祈福祛灾”,于每年仲春进行的一项古老的祀神表演。凌凤英致力于这份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对丰富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临汾自古以来就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晋南眉户扎根于此、生长于此。临汾市眉户剧团团长潘国梁40年来不懈追求,担负起新的戏曲文化使命,塑造了一个个经典戏曲人物形象,对眉户戏的普及、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麒麟采八宝”是流传在侯马乔村的一种拟兽类舞蹈,它以麒麟为造型,与舞龙、舞狮相类似。张西山和搭档在当地颇有名气,在实践中他们将许多惊、险、奇的高难度杂技动作加入了表演中,使麒麟采八宝舞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正月初一到十五,翼城东西南北走,百岁老翁五岁童,花鼓打得震天响。”历经上千年的传衍,翼城花鼓演变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作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传承人,张飞飞将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开拓,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一个个非遗项目构成了我市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一个个非遗传承人的努力,让这些久远的珍贵记忆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位,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为我市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