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霍山:揽山川灵秀 沐古衙廉风

2016-06-02 10:23: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5月28日,“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之“尧风古韵”中镇霍山诗会采风活动在七里峪开启了第一站。30位来自我市各县(市、区)的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赏美景、赋新词。霍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尧王避暑在霍山、大禹治水始霍山、天下霍姓出霍州……这些千百年来根植霍州的文化资源,使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文化的芳香,凝聚着历史的精华。

  驱车行进在七里峪景区的道路上,葱葱绿绿的树木处处可见,黄色、紫色的花朵在一片绿色中偷偷探出了脑袋,小溪水蜿蜒在石缝中像害羞的姑娘一样不肯多逗留……

  “这里就像北方的江南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湖叫百花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张文梅充当起了导游,介绍着七里峪的风景。“你们沿途看到的黄色小花朵儿,我们霍州人叫它霍州花,百花湖因为周围开满了这种小花而得名。”张文梅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景区的每一个景点,“霍州的‘厚民晋茶’香沁入脾,堪比西湖的龙井哩!不仅如此,‘厚民晋茶’的成功栽培创造了南茶入晋的传奇,也是一段佳话。”五龙壑、滴水崖瀑布、石崖奇松、八仙洞……潺潺流水,飘飘白云,千仞石壁,悬空瀑布,天然森林枝繁叶茂,天然牧场绿草如茵,森林牧场浑然一体。每一处景观都让采风团的成员们驻足流连。

  “我是第一次来七里峪,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山的绿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草地上奔跑的牛、羊,恍惚间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市作协会员、诗人陕红艳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感觉自己可以和大自然产生互动,灵感就如同泉涌一般,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采风团的成员们在艳阳的照耀下,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告别了七里峪,又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陶唐峪。

  “峰奇、石丽、水美、谷幽,这里比传闻中的还要清丽。”市作协副会长刘晓这样评价他所见到的陶唐峪。“北方难得见到这样秀美的风景,这是霍州很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临汾很珍稀的旅游资源,应该想方设法把它推广出去,让它能够吸引全省、全国甚至国外的游客。”在行进的过程中,成员师雪峰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沿途的风景是极其美好的,我刚刚在山间的大石头上小憩了一会儿,感受溪水从我身边流过,蝴蝶在我眼前飞过,远离喧嚣,获得内心的安宁,觉得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紧邻陶唐峪景区,有一个小屋名唤奇石馆,里面摆满了400余个形态各异的石头,都是馆长朱壮军的个人收藏。“李白醉酒”“贵妃出浴”……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这里的石头都是霍山石,绝大部分都是在自然作用下形成的。”说起自己收藏的石头,朱壮军神采奕奕,“这是我15年来收藏的各种石头,就是因为热爱才建造了这个奇石馆。”采风团的成员们对这些难得一见的奇石很喜爱,争相拍照留念。“以前课本上学的都是石头的各种化学成分,今天才发现,其实它们可以以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存在。”市作协会员、诗人段铃兰感慨地说。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在最后一站的霍州署,身着清朝官服的演员们有板有眼地还原了清朝官员教化百姓时的场景,所颂为《康熙帝圣谕十六条》。霍州市文物局局长薛有生说:“《圣谕十六条》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治国原则的深刻内涵和中国传统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代表了儒家学说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现在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霍州署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是中国已知的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目前,它还是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

  一整天满满的行程并没有让采风团的成员觉得乏累。市作协会员、青年诗人辛宝安说:“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既感受到了霍州的山川秀美,又体会到了这里的人文气息,不虚此行。”他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霍州署衙,“我在乡宁县纪检委工作,所以对这里的廉政文化很感兴趣,回去一定要推荐给同事。”谈到发展霍州的文化旅游,薛有生充满激情:“霍州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发展霍州的旅游可以以霍山为轴、古衙为魂、民俗文化为依、特色名吃为钩,挖掘整理霍州的旅游资源,打造吃喝玩学一条龙式的服务,让霍州的旅游事业独具特色。”他说着,做了一个“V”的手势,“临汾人都要为临汾旅游助力!”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