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法渊源 感悟帝尧文化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李辉)6月4日,“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在襄汾陶寺遗址、乡宁云丘山、翼城舜王坪同时举办,旨在通过天象观测实地体验、观看帝尧时期观天象定历法活动及现代气象科技、气象科普知识展览等形式,深入挖掘帝尧时期天文及历法文化,展示天文气象的历史与科技变迁,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省气象局副局长张洪涛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翠莲宣布活动启动。
此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襄汾陶寺遗址举行。襄汾陶寺观象台遗址经考古专家确定年代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古观象台遗址。陶寺观象台遗址显示出4100年前陶寺人根据地平历太阳观测,制定出一个太阳年20个节令的历法,是当时全世界已知最缜密的太阳历法,代表着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今天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在促进汾河流域 农业生产的同时,为华夏农耕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翠莲在启动仪式上说,临汾古为帝尧之都,最早称为“中国”,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根之所在,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源头。在这里,帝尧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钦定历法,敬授民时,设立节气,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临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大量的帝尧文化遗存遗址,其中陶寺观象台的发现,进一步奠定了陶寺遗址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是“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陶寺遗址等景点的知名度,发掘和彰显帝尧文化,策划和推介以崇山为中心的古文明旅游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