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 “体面”脱贫
编者按 临汾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县(市、区)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投身到决胜“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伟大实践中。从最东段的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到最西段的永和县南庄乡咀头,从最南段的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南的舜王坪脚下到最北段的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气势恢弘的交响乐章已经奏响,在催人奋进的号角中,435万临汾人民群情激昂、众志成城,绘就历史新篇章。
今日起,本报开设县市专刊,设置“壶口大潮”汾河两岸”山城脚步”百姓舞台”等栏目,全方位展示各县(市、区)狠抓“六权治本”,推进“六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突出创新驱动,保障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新探索、新成就、新经验,助力各县(市、区)在社会各方面的新发展,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的新局面。
把农业园区做成车间,锁定市场生产果品,严格控制生产要素,3年时间,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梨花飘香、油菜花满眼,发展成以高端梨品“玉露香”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新区,被列为全省梨树产业科研示范推广基地,汾西县团柏乡瞄准精准扶贫,走出新路。
日前,笔者走进团柏乡溢泉山,一探“玉露香”园区的“精准”之处,看工厂化思维是如何快速为这片贫困地区找到“体面”脱贫出路的。
有为方可有位
从临汾前往汾西的高速公路上,一个天桥广告牌十分醒目:霍永高速是一条路,但可以连接世界。”短短数语道出了汾西人民对于交通条件改善的期盼和祝福。
作为一个国定贫困县,汾西县在2015年初迎来高速公路通车,实现梦寐以求的“连接世界”后,干部群众开始思考汾西的新出路——如何把汾西的优势发挥出来,脱贫致富。
溢泉山正是在这样的呼声中进入百姓视野的。
当地流传一句民谚:农民要想富,引水、修路,再栽树。”刘旭山和几位农民商量,索性把土地流转起来栽树。2013年春,高寒农牧合作社和一方水土合作社成立,统一流转近5000亩山地,纳入溢泉山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统一经营。
在得知农民困惑栽什么树时,县科技中心请来了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郭黄萍教授。最后,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条件选择栽种梨树娇子——“玉露香”。
从2013年春开始到目前两年半的时间内,溢泉山生态农牧公司采取农民筹一点,公司拿一点,政府帮一点的办法,筹资超过1000万元,平整出3000多亩高标准梯田,栽植“玉露香”梨树10余万株,一举成为全市独立流转面积最大的“玉露香”园区。
人穷不能志短
“玉露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省果树研究所用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以河北大雪花梨为父本,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经过十多年的优选和三十多年的民间推广,已经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梨中上品。这一品种在隰县已经发展至十多万亩,产品供不应求。
虽然气候条件和隰县相似,地理位置和隰县接近,但是起步较晚的溢泉山凭什么才能胜人一筹呢?回忆起当时的决策,柴洼庄的农民略显尴尬,把原本的撂荒地捡起来,种点树,不图超过隰县的‘玉露香’,在附近的小市场能捡个漏,卖几块钱就很不错啦。”消息传到汾西县科技中心主任曹玉贵的耳朵里,直觉告诉他,如果抱着“补漏”的心态,最后连市场的边角料也得不到,只能劳民伤财。
曹玉贵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有效改良土壤,科学种养,精细化管理,溢泉山完全可以生产出首屈一指的梨品,锁定北上广,探索海外市场——瞄准高端市场,先做强,再做大。
思路决定出路溢泉山又开始繁忙起来。
为了确保梨的品种,首先对土壤进行有机改造,将成车的牛粪发酵好,摊平在地里面,然后再用挖掘机将牛粪和地表以下一米内的土壤搅在一起,再挖坑种梨树。梨树下的行间种豆类,待豆类结籽后直接用旋耕机翻入土壤,以增加土地的含氮量。豆类入土后,再种入油菜籽,次年油菜花成了漫山梨花的广阔背景,十分壮观。
溢泉山的“精准”农业不仅体现到土壤的改良、梨树的种养上,就连梨树和豆类、油菜花的配合也毫不误季;不仅体现在对自身优势的开发利用上,对外在市场的预期把握也已心中有数。
刘旭山等农民代表显得信心满怀,人穷不能志短,越是自身发展落后,越要抢抓先机,胸怀天下。
无私才能无畏
就在笔者采访的当中传来好消息,溢泉山“玉露香”配套3000吨冷储库获准建设,益泉公司面向社会融资,已经达成合作意向,开工在即。茶房山上,2013年种植的梨树已经大面积挂果,100多位当地农民正在各个山头忙碌着。
溢泉山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让这个园区短短3年就看到成效的原因除了有一个好的思路外,更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的运作模式。如今,公司+合作社+农户”更好地把农户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农民的主动参与成为快速发展的润滑剂。
农民努力、政府帮忙、社会各界谋划,一个新的、体面的富民蓝图绘就而成。
按照规定,公司前5年每年向农民支付一亩土地50元的补偿款,5年之后梨树进入稳产期,农民可以享受30%的土地分红,而农民还可以就近就业。据测算,一个农民平均最多可以管护10亩梨树,管护3000亩梨园就需要300个劳动力长年工作。这对于当地而言,可以直接带动300个家庭致富。
按照规划,当溢泉山万亩“玉露香”建成后,仅仅分红就可以达到3000万元,可以为当地1000多个家庭每家提供一个工作岗位,而加工业、运输业、生态旅游业也将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富民之旅”。
齐春明家在几十公里之外,从2014年进入园区当技术员以来,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园区。来自上团柏村的李青花已经在园区工作一年多了,从修剪到压枝样样在行,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新加入的枣坪村农民任记萍虽然离家远一点,但她打算买一个小摩托车,以方便上下班。茶房村的张小爱高兴地说,我们村离园区最近,现在光在这里上班的就有五六十人。再过两年,我们村的冷库建起来、休闲游园搞起来,在家门口挣钱,方便又省事。围绕山上的“玉露香”梨挣钱的门路一天比一天宽,老少都会干,村里人以后花钱哪家也不用愁了。
在汾西,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对溢泉山这个园子充满了情感,在关系老百姓致富的问题上,无私才能无畏,道路才更宽阔。(侯建兵 白华兵)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