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早有耳闻汾西有个古村落——吴家岭,采访前查阅资料得知,吴家岭村位于汾西县永安镇北部,距县城5公里,所辖自然村两个,村现有人口783人,户数205户,耕地面积2210亩。
虽然对这个古村落有了一知半解,但吴家岭在记者的脑海里依旧披着神秘的面纱。直到金秋十月,走进厚重的黄土地,才一睹她的芳容。
颇有灵气的庙宇外观
“我们村是远近知名的古村,村里出了许多名人,最早的建筑是明代的,村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座庙宇,这是区别于师家沟的重要体现。这座庙让村子有了灵气。”常住村中的吴姓耄耋老人说。
远眺吴家岭,雄伟恢弘、彰显灵气,该村坐落于一道山梁上,整个村子呈东西走向,民居依山而建,有的坐北朝南,有的坐西朝东,上下有六层之多,建筑风格以清代的四合院为主,大部分建筑因年代久远、无人维修而坍塌,如今常住村里的人不足200人。
气势恢宏的古村落
“30年前,村里鸡鸣狗叫,吃饭时村民都蹲在自家的门前,吃着饭聊着天,那也是一道风景。”几位村民说,如今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外出打工,孩子们前往城里念书,如果村里有学校,村容村貌也许比现在好得多。
庙宇位于村东,院内杂草丛生,戏台已经快成露天舞台了。“早前,庙里的香火很旺,附近一带的村民经常光顾。”一村民感慨地说,要是有人投资,吴家岭也是很有价值的旅游景点。”
记者在庙院内看见了保存尚好的四块石碑,都是记载维修庙宇的,有清道光年间的,有清咸丰年间的,有清同治年间的。其中一块石碑与另外三块维修石碑记载内容明显不同。这块石碑是清咸丰二年(1851年)所立,记载的内容是祈求降雨的所有支出。
今年3月,吴家岭新修村门,村民们募捐刻立一块新石碑,同时还将“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农历三月)桐月廿七日”的一块石碑镶入门洞。
1935年的石碑记载了当时村里建筑雄伟,描述村子没有像样的村门和进出村庄的道路,有热心村民花三块大洋“买了”一条路的过程;修建石匠是河津人何进实,水、泥工人,申东成、王三元、万二只。
吴家岭,隐匿于大山深处的古村落,犹抱琵琶半遮面,期待今朝换新颜。
文/图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