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有志者来看,人生的天职在于创造,生命的存在在于奋斗。汾西县工商局党员退休干部郭平的人生追求是:把人生的价值与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用心为群众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凭着超前的意识,开拓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她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百姓的称赞。
合作社——林业塑造品牌勇闯市场
2013年4月,郭平创办了汾西县新槐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本着“互助、合作,共赢”的理念,业务包括育种、嫁接、栽植、采收,储藏、加工、销售、流通一条龙的双季槐产业链为一体,由她一人筹资244万元,成立综合性的经营双季槐林业专业合作社,郭平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双季槐是一年能生长两季槐米的新型槐树,槐米又名“芦丁”,是扩张血管,预防脑中风,专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为了全力打造让荒地创造绿色财富,让农民持久受益致富,这一产业项目,郭平严格把关从育种、嫁接、栽植、采收、储藏、加工、销售,流通一条龙全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3年起,经过短短两年多的艰辛创业,双季槐产业已成为实现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
联农户——绿色新模式挂挡提速
郭平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民家庭,对农民有着朴素的血浓于水的炽热情感。她夫妻双职工,生活无忧无虑,完全可以清静、安逸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就是那份对百姓的热心、责任、党性、爱心成为她创业为民的源泉和动力。当她看到还有许多父老乡亲在贫困线上挣扎时,这位侠骨柔情的铁血儿女痛心不已,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真正享受改革的红利。
虽然退休了,但是党员的身份永远不褪色。郭平抓住团柏乡城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利用自己的生产基地作为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模式,从而让更多的农户通过合作社的集体力量,一起发展汾西双季槐产业,形成三晋大地双季槐的整体品牌。现在汾西县新槐林专业合作社已有520余亩双季槐产业基地,栽植6万余株,带动周边村镇2000余亩,安置农民返乡就业人员500余人,给当地的农民带来的是更多的实惠。
惠乡邻——共同致富实现中国梦
如今的郭平,开始尝试使用金融工具来撬动未来的发展。从2013年至今,汾西县新槐林专业合作社的部分社员成立了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通过多渠道的业务模式探索,互助社很快赢得了团柏当地社员的充分信赖,解决了社员农忙时节资金缺乏 的燃眉之急。这是一条崭新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联结模式已经在新槐林专业合作社初步构建。以专业合作社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熟的销售市场为互助社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而互助社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撑。
致富后的郭平,不忘传递温暖回报社会。从2013年开始连续两年,郭平自掏腰包给每位社员发放福利,资助特困户子女上学和重病医疗费用,做到了参社自愿、有社无忧、以社为家、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目的。社员们高兴地说:“幸亏有郭平为我们谋划了致富的新路子。”
强科技——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把事业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社员家中,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这是郭平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作为新槐林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带领合作社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员科研推广、团队建设活动。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履行誓言,兑现承诺,极大地促进了双季槐科研成果转化,她先后派出人员到山东、运城、陕西等地参观考察6次,以当地高中毕业生为骨干,建设了一批技术精湛的队伍跟踪服务,解决栽植户疑难问题30多次,嫁接苗木成功率达90%,移栽的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还与北京华夏医药科研院紧密合作及时汇聚全球的中药材发展成果,抢占市场,为社员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郭平还与党支部一班人制订实施“211”精准扶贫计划:由村干部每人帮扶2户特困户,合作社党员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富裕户和先富型党员各帮扶1户一般户。该村张福亮是村里的五保户,郭平决定帮助张福亮除穷根,张福亮逢人就感动地说:“这两年,专业社都帮我解决了我家的困难。”郭平在村里精选50户贫困户,专业社为他们提供资金,安排就业,提供树苗、培训专业技术,一次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问题。
郭平发展新槐林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的事迹,被县电台播出后,引起当地县委、县政府、县科技局、县扶贫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高度关注。他们经多方实地考证,已将全县覆盖发展双季槐作为重点工程,力争用两年时间把汾西打造成双季槐栽植产业大县。如今,加入农户超过2000户,栽种面积达一万余亩,实现农户收入突破一万元以上,已作为响应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重点龙头支柱产业。
郭平艰苦创业引领群众栽植双季槐的心血终于换来丰硕成果。如今,汾西大地天蓝水碧清、沟壑成林带、荒山变绿洲、返乡有业就、收益有保障、致富奔小康、美梦能如意、社员乐呵呵,致富道路越来越宽广。
(孟黎明 庞华明)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