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深夜11时30分的申村,三个半小时的演出落幕,一支支欢快的舞蹈,一曲曲动人的歌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无数高举、挥动的双手……
消夏晚会 村民自编自演
“一个距离汾西县城近30公里的小村庄,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消夏月文艺晚会,所有节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演,第三届将于今晚举行,是否有兴趣参加?”8月16日下午,接到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长李春富的电话,记者顿时来了兴致,欣然前往。想要一睹汾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独特魅力的想法真实而急切。
从团柏通往申村的路确实难走,汽车在盘旋的山间公路穿梭,到达和平镇申村已是晚8时。
学校舞台中央,大型LED显示屏上反复播放着申村近年取得的可喜成绩,演员们正做着最后的准备。申村在外工作的人回来了,曾经在乡镇工作过的同志回来了,乃至洪洞赵城、堤村等地的村民也闻讯远道而来。
“市里、县里都有消夏晚会,但由于交通不便,不要说想参与,就是想看也特别不方便。这样一来,村里就有了自己搞一台晚会的想法。”演出开始,台下一位申村村民回忆,2014年夏天,村干部将举办消夏晚会的初衷告诉大家后,村民们云集响应,随即开始准备。
没有考究的音响、灯光等设备,但申村村民硬是凭借满腔热情,成功举办了“魅力宜居申村”首届消夏文艺晚会。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2015年,第二届消夏文艺晚会更是轻车熟路。此时,村民自编自演的晚会无疑成了百姓夏日消遣纳凉的不二选择,引得附近其他村庄的村民争相观赏。
今年的消夏文艺晚会在乡亲们的期盼中拉开了帷幕。有了之前的经验,今年的晚会从筹备到演出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负责舞蹈编排工作的庞欢欢是申村人,她也是临汾艺术学校戏曲科的教师,正值学校暑期放假,她自告奋勇编排舞蹈。“五个舞蹈节目,年龄层涵盖特别广,既有上至80岁的老妪,也有下至六七岁的孩童。”虽然很多村民白天还要下地干活或收拾家务,但每天晚上所有演员八点准时集合,然后排练至深夜十一二点。
一次次汗流浃背的排练背后,是村民们永不言弃的执著,是村民展示风采的激情,更是讴歌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宜居申村 百姓喜笑颜开
“可爱的小山妞,用稚嫩的新疆舞跳出了天真和快乐;农村孩子的舞蹈相比城市少年毫不逊色。”同行的临汾市群艺馆副馆长乔炯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虽然频繁主持全市各类文艺晚会,但他还是被申村全体村民精彩的表演折服。在他看来,如此高水平的晚会全部由农民朋友自编自演,背后的辛苦付出更让人感动。
热情的申村老乡端出可口的南瓜烩菜让人们享用,无公害食材做出的美味让人大快朵颐。平整后的土地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近千亩的核桃长势喜人,光伏发电更是为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申村村委会主任郭兰宝介绍,这几年村里建起了多个产业合作社,西红柿、茄子、红薯、南瓜、辣椒等无公害作物成了县城居民的抢手货,而石磨面粉、菜籽油更是供不应求。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这样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典,恰恰满足了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更展示了村民们的精神风采。
“一个山区小村庄连续举办三届高水准的文艺晚会,这在各县乃至全市都极为少见。”看完村民们的精彩表演,李春富对汾西县文体广新局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更看到了一个村庄对文化的重视,以及村民们对文化的渴求。李春富认为,村民们连续三年举办晚会背后的经验和成绩值得在全市推广,如果各级文化馆站能够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自然能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