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全心全意搞服务 千方百计助脱贫

2018-02-26 15:37: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汾西县农委帮扶工作队带领县农委全体工作人员,对勍香村152户贫困户进行了全面对接,先后几十次集体进村入户调研,基本实现了精准调查,精准了解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措施的“三个精准”。同时围绕产业发展和勍香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目前勍香村已完成95户279人的脱贫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班子 设摊子

  先抓自身建设

  脱贫攻坚开始,县农委成立驻勍香村帮扶工作队,农委主任王建国担任队长,确定工作场所,制定工作制度,选派了“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工作。与此同时,工作队组织召开帮扶工作大会,宣布了工作人员“一包五”的帮扶任务,签订帮扶责任状,落实帮扶责任,带领农委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先后7次集体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台账,落实帮扶政策。在农委的帮扶下帮助勍香村脱贫95户279人,全部完成了脱贫目标任务,打赢了扶贫攻坚的第一战役。

  逢年过节,工作队带着现金,米、面、油、对联等慰问品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乡亲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王建国所包联的贫困户中,有一家贫困户叫侯伟燕,有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耳聋,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当得知低保户可以让患儿争取到更多的残疾补助,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他多次与乡村沟通,与县民政部门协商,得到了乡村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这一家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侯伟燕一家十分感动,逢人就讲农委帮扶工作队是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贴心人。

  定项目 筹资金

  发展香菇产业

  结合勍香村的资源条件,王建国先后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主干到襄汾邓庄造纸厂考察秸秆造纸、忻州鑫欣肉牛养殖基地考察肉牛养殖、交口县的康城镇考察香菇种植。大家一致认为,香菇种植产业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效益可观,适合勍香村发展。考察结束,组织召开勍香村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项目确定会,决定由村“两委”骨干先带头种植,让乡亲们看到效益后,再大力发展。去年建设8个香菇大棚,种植菌棒4万棒,在县农委的技术指导下,实现了棒均2元钱的效益,当年共计产生效益8万元,香菇产业的实践在勍香村取到了成功。2017年,工作队整合扶贫切块资金45.5万元,续建大棚12个,种植菌棒12万棒,当年盈利可达24万元,按721分配模式,贫困户可获得扶持资金16.8万元,可扶持带动5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55元,合作社增收4.8万元,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同时每年基地可安置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劳力50余人,每个贫困户家庭预计可实现收入3000余元,为勍香村群众探索出了一个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针对勍香河川农作物产出低的问题,组织农委土肥站、技术站合力攻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科学种植模式。实现了勍香玉米丰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勍香村的实际情况,组织建立了勍香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全面服务于勍香的农业发展,同时,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勍香村土壤需求,进行测土配方实验,为乡亲们下发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余份,科学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农委技术站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勍香地力条件有针对性的实施了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措施,2016年春播之际,县农委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2000余亩的地膜,下发给农户,项目实施后,亩增收达250元,当年为勍香村群众实现种植增收50万元。

  重民意 献真情

  解决实际问题

  把乡亲们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精心呵护、倾情投入,是勍香村帮扶工作队长王建国对工作的要求,也成为工作队的工作目标。两年来,在王建国的带领下,县农委及其工作队为勍香村民尽心尽力办实事。

  针对农民不懂核桃栽植、修剪技术影响增收的问题。工作队安排县农委农职校工作人员组织勍香村200多核桃栽植户,展开培训,并亲自到培训现场督察工作。农职校安排的培训内容包括核桃树的栽植、嫁接、管理,同时聘请了有多年实际操作经验的林业工程师郭瑞才带领参训人员进行了实地操作、指导,使培训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培训解决了勍香村农民生产中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培育了大批懂得核桃栽植、修剪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针对学府路上没有路灯,学生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工作队安排分管领导与“第一书记”经实地勘察、预算,投资一万余元购置10盏曙光LED灯。村学府路上亮起了灯,消除了孩子们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勍香村学府路的亮化问题,受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李爱莉)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