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画国画去喽!”“真开心!又能上我最喜欢的国画课啦!”11月6日在校午餐后,汾西县僧念小学的37名学生没有回家,而是像小鸟一样争先恐后地“飞”向学校少年宫国画室学国画。
僧念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全校220余名学生中有11人寄宿。2016年建成少年宫,现共开设8个兴趣班。国画室是去年10月成立的,37名三年级学生便成了第一波“吃螃蟹的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不仅学会了国画的基本技法,还培养了兴趣,提升了自信,促进了健康成长。
当同学们快乐地“飞”进国画室时,教师才文君早已做好准备工作,将毛毡和宣纸夹到黑板右侧,第41堂国画课——画墨竹开讲了。
“画竹叶应使用兼毫或大兰竹笔,调中墨,笔肚含墨饱,落笔要实,收笔要轻提,运笔自然潇洒,一笔撇成一片叶,近似‘一’字。”
此时,学生张程栋举起小手耐心等待,才文君停顿片刻,微笑着示意他发言。他站起来说:“这个‘一’字,其实是各种斜度的‘一’,并非横着的‘一’,所以是近似‘一’字。”
“张程栋同学说得很对,让我们为他鼓掌。”才文君对表现积极者给予表扬,让他逐渐找到了自信,并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小老师”。每次画画时,他总是第一个完成任务,还帮老师辅导其他同学。
“二笔、三笔和四笔叶,近似人字、个字和介字,这是基本笔法。”才文君继续边讲边示范。
讲台下,同学们早已习惯了才文君的讲课方式,由于他讲课的语速较快,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听课,总怕遗漏了知识点而跟不上节奏。
一遍、二遍、三遍……同学们耐心琢磨,认真画竹,生怕画错一笔。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太难得了。之前,在农村学校,上节普通的美术课都成为奢望,更别说上国画课了。现在,他们可以免费学习国画,自个儿准备一支毛笔就能实现“国画梦”。
宣纸、颜料和墨汁……每一件用品都蕴含着爱心,同学们尤其珍惜。一张普通宣纸,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些农村孩子来说,算是珍贵了。王耕博告诉记者:“画画后的宣纸,空白处练字,练完后又充当画画时的吸水纸,最后卖废品,真的是物尽其用了。”
家长赵耀珍高兴地说:“孩子告别了懒散的坏毛病,更阳光自信了,学国画真的是让孩子受益良多。”
该校校长孟光春说:“国画课的开设,让农村孩子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学习,同时为他们培养了一项特长。今年‘六一’搞活动时,学生现场展示,家长们惊讶了:咱们的孩子也能画出这么美的国画了!”
如今,每到周三中午,僧念小学国画室里总会散发出浓郁的墨香,这里充满了欢乐和爱。正如学生赵维在日记本上所写:僧念小学是我快乐童年的摇篮,国画室则是快乐童年的种子,让我快乐地茁壮成长。
记者 郭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