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2011年至今,浮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立足当地,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深研了历史厚重的传统文化,宣传了青山绿水的旅游文化,提升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浮山县文化工作、文艺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化研究成果丰硕
日前,浮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召开五年工作总结大会暨第三届第一次会议,会长张奇志回顾了五年以来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5年来,研究会先后出版发行了独具特色的三晋文化刊物和系列丛书15300本。其中,按时刊出《人文神山》期刊,每期侧重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先后对尧文化、道教文化、弟子规文化、收藏文化、美丽浮山、饮食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创作的相关作品有见地、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
而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研究会发现《弟子规》的作者贾存仁是浮山佐村人。
2012年,张奇志和张金科等人在佐村调研时,从2011年出土的贾存仁墓志铭中发现《弟子规》,并且了解到贾存仁的身世。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又订正弟子规正字略,以课童蒙”,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浮山增光添彩,也为研究《弟子规》的学者提供了实物依据。
研究会立足县域传统文化,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先后出版了浮山文化历史、文艺、古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等四方面的研究论著、学术刊物。期间,许多理事克服重重困难,自费到各地搜集资料,无偿编辑各类书籍。张金科、姚锦玉、郑红峨等共同完成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浮山分卷》的编著工作,从全县挖掘出621通石碑、佚碑佚文存目238条,现已成为浮山县最宝贵的历史资料、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浮山文化芳香四溢
文化研究成果丰硕,诗文创作成绩斐然。5年来,研究会围绕浮山唐尧文化、道教文化、弟子规文化、民俗文化、剪纸文化、戏剧文化等编写诗文。许多理事自编自费著书,默默无闻发挥余热。作品还原了以往的人、事和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浮山县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张奇志表示,下一步,研究会将进一步挖掘、宣传、弘扬尧文化、道教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红色文化;继续加强对“弟子规与贾存仁”研究的宣传力度,全力打造“弟子规”品牌;启动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对接,为浮山县旅游事业提供文化服务。
“浮山文化已从文化自信向文化自觉的方向健康发展,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文化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自觉担负起文艺发展的责任,创作出更多、更加丰富和优秀的文艺作品,把浮山更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成果。”浮山县委宣传部领导道出期望,文化凝结着历史,也承接着未来。希望浮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趁势而上,对浮山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作更深地研究。”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