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发展集体经济,决胜脱贫攻坚。”这是4月20日记者在浮山县东张乡尧头村村口看到的醒目标语。靠近村子西北方向的尧头村“桃王九九”基地,几十名村民正在忙碌着,新栽的200亩“桃王九九”覆盖着地膜,整齐划一。驻村工作队长、高级农艺师吉东发指挥着大家按照技术要领有序地工作。
“第一书记”段小静介绍说,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村“两委”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采取“支部+村委+农户”的模式,按照“依托周边带动、发展桃树栽植、逐步扩大规模、实现产业脱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改变生产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大面积栽植“桃王九九”,推动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流转自己的土地,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发展观念,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集体经营,由集体统一栽植、管理和经营,不仅提高农户的收入,还能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已流转回土地210亩种植桃树,完成了开沟、施肥、栽植、浇水、覆膜、起垄等工程,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逐步建成。下一步,将适时举办桃花节、采摘节,充分发展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集体和农户的互利双赢,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故事二
今年73岁的村民李恒娥,当过村妇联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多年来一直热心助人,说起农家织布,更是一把好手,她织出的布花样多,颜色搭配好。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她联系销售,深受购买者的喜爱。现在她组织村里十几个妇女利用闲暇时间织布,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她的丈夫尹振恒,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从20岁开始学做木工,善于钻研,他把老式织布机加以改进,不仅节省了织布者的体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多年来,他为周边村庄织布者改装了100余台织布机。
故事三
尹治泽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为了帮助他脱贫,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段小静,多次跑县上、市里争取项目支持。为和他同样条件的5户深度贫困户争取了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安装了5千瓦的光伏。帮扶他的工作队员吴临平是市农委经管站站长。吴站长说:装上光伏后,这几户家庭一年可增加4000余元的收入,再加上平时在桃园干活和其他零工,脱贫有了可靠保障。
53岁的贫困户梁长命说,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为村里跑资金、建桃园、硬化路、建门楼,给村里做绿化、美化,村里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写了一首“感恩”的诗。“烈士全家谢党恩,脱贫致富送温暖;第一书记段小静,为民栽树解忧愁;党的政策真惠民,农民笑迎富水流。”
故事四
贫困户马春莲家有3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家庭生活靠她维持,条件比较困难。“第一书记”段小静积极协调,联系她在村里打扫卫生,领取保洁员工资,保障了基本生活来源。同时,打扫完卫生,还可到桃园干活儿,既增加收入,还能照顾了家里,钱不少挣还干的舒坦。像她这样年龄偏大的妇女和走不出村的弱劳力,还有将近20人,不离土、不离乡,村里就能把钱赚。
故事五
贫困户张锦萍种了6亩桃树,有3亩已经挂果。在工作队的指导下,加强了科学管理,去年收入了2万多元。她逢人就说种桃树的好处。
吉东发是市农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又是果桑站站长,2015年驻村以后,他们综合分析尧头村地理水文、气候土壤、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利发展水果产业,制定出了栽植桃树致富的项目。为了开阔村民视野,多次组织村民前往尧都区贺家庄、曲沃县杨谈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如今,全村桃树发展到400余亩,实现人均一亩果。
记者 祁欣 郑远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