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当笔者来到浮山县响水河镇东陈村时,道路两旁墙壁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顺着文化长廊往前走,墙上绘着图文并茂的历史典故,让人沉醉其中。环顾小山村四周,绿荫环绕、阵阵清风,一座座古院落映入眼帘,让人啧啧称奇,忍不住想去体验一番这个小山村厚重的历史文化……
牵出小山村一条魂——
着力挖掘古村院落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最厚重的文化。东陈村古时即为出入县境的主要官道,车马往来,商贸繁盛,素有“东南重镇”之誉。
东陈村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见证官商家族延绵600余年兴衰历程,拥有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古村群落。从秦汉时期的堡子到明清时期的官商大院,从古塔阁楼到庙宇牌坊等古建筑,在东陈古村各处散落可见。
中国民俗协会副主席常嗣新多次前往考察后感慨道,山西不缺大院,但像东陈村李家大院这等布局规模的官商大院别无二家。
目前,东陈村已被列入山西省抢救古村落保护重点之一。浮山县政府还聘请平遥今朝古建园林设计院对村内古建筑进行了现场勘查和评估,并编制了《浮山县东陈清代居民修缮设计方案》,明确了具体的修复计划。小小的山村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开启了自己发展的“魂”。
唱响小山村一台戏——
成功举办古村文化旅游活动
历史底蕴需要挖掘,更需要宣传,只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才能变成发展的动力。
4月23日至5月2日,浮山县举办了第二届印象田园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东陈村作为此次活动的一个分景点,同步开展了东陈古村文化旅游活动,10天期间共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
在东陈村文化旅游活动中,小吃一条街共设各种特色美食摊位100余个。对于这些摊位,东陈村不收一分钱摊位费,并且免费提供水、电,晚上提供住宿的地方。摊位老板们对此高度评价,生意做得高兴,游客们美食吃得开心。
当聊起这几天的生意怎么样时,卖特色大油条的李师傅高兴地说:“一天能卖一两千元,别处赶庙会的时候都有摊位费,这儿没有,游客特别多,生意很好。”
除了美食,东陈村还在文化旅游活动期间安排了威风锣鼓表演、杂技表演、武术表演、舞蹈表演、评书表演、木偶表演等特色活动,并专门邀请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来此表演了《玉婵泪》《忠孝义》《辕门斩子》等精彩剧目,让大家有吃的、有玩的、有看的。
夯实小山村厚根基——
多点发力激发古村发展新活力
东陈村多年来一直是贫困村,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全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整体地势在一个小山顶上,进村、出村都需要先过一条沟,上下坡角度几乎达45度,严重影响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因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温金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铺桥修路,将沟底抬高,路面硬化,路修好了,让村民们出入方便了不少。
村民要致富,其实靠的还是土地。东陈村230多户,970口人,但是耕地面积只有1000余亩。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增加村民收入,温金锋组织村民把周围的四座荒山荒坡全部开垦为农田。
地增加了,但全是旱地,浇不上水,粮食产量太低,村民们都很着急。温金锋又想办法组织人员在村里打了一口深机井,让村里的地都能浇上水,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地增产了,这还不够。为了进一步让村民增收,村里先后成立了9家公司,其中药材公司和苗木公司两家公司规模较大。村民们把地按照每亩350元的价格租给这两大公司,全村共租出地近1000亩。同时,村民们还可以到这两家公司打工,每年工资收入1万余元,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全村村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温金锋还积极组织村民们发展产业,种植核桃,先后种植核桃400多亩地,目前已有200多亩地进入了挂果期。同时,还协调村里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每年能带动村里收入10万余元。
通过近几年文化旅游的发展,东陈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长。2017年,全村已经成为整体脱贫村。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温金锋表示,想依托村里的古院落文化打造农家乐。“古院落文化是我们村最大的特色,我们就打算把这个特色开发好、挖掘好,让村里人依托旅游文化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彻底改变过去的穷样,让我们这个贫困村依托旅游文化真正变成富裕村。”(李军 高生芳)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