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徐村的乡村治理之路.......

2018-09-17 10:14: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没想到村民的心这么齐,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回想起几年前村里发生的一件事,村民感慨万千。2011年浮山县张庄乡徐村村民郑和刚开三轮车遭遇车祸,当场死亡,撇下三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人顿时陷入困境。村民在得知情况后,积极捐款,一天时间里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捐款数额达7600余元,凑够了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村民高素质、好品格离不开乡村的有效治理。

  乡村治,则百姓安。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位、全局性的乡村发展方案,治理有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徐村有141户,476口人,前些年被乡村治理中的多种难题所困扰,村民素质偏低,没有整体观念;参与村发展没有积极性,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不开放,发展积极性不高。如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徐村多年来探索出自己的道路。

  “三事制度”让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丰收

  “做梦都没想到在我们园区举办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会办得这么好,家门口的旅游,让我们饱了眼福、赚了票子。”谈起村里的变化,徐村村民和周边几个村村民一样都是喜上眉梢。徐村作为浮山县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享受到了园区发展带来的红利。

  2017年至2018年浮山县连续举办了两届印象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赏花、饮食、民俗、采摘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市几十万游客,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双丰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村里开展的“三事制度”。

  “党员说事、支部议事、群众评事”的“三事制度”,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实践。“党员说事”,就是要求党员认真参加学习教育,全程参加组织生活。同时,组织党员采取包片联户、设立群众说事室、发放党群联系卡、建立微信群等形式,收集办理群众诉求,说事过程全程纪实。“支部议事”,就是依托党员集中活动日,定期通报党员本月说事落实情况和支部上月议事办理情况。同时,认真梳理关于上级安排的重点工作、关乎本村发展的难点问题和党员群众反映的热点实事,共同商定推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向群众公示。“群众评事”,就是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说事、议事情况进行考评,支部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党员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评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绩效报酬、评先评优和干部奖惩相挂钩。

  党员说事解决了村党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支部议事解决了村党支部引领作用不大的问题,群众评事解决了服务群众不够的问题。几年来,从土地流传到设施农业,从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全村产业发展,通过“三事制度”,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农村发展有模有样,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能人带动”使徐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走进徐村徐民牧业有限公司,一股酸香味扑面而来,这正是青贮饲料的味道。一排排牛棚内,牛儿正在专业技术人员管护下茁壮成长,还有粪便加工区,通过发酵,牛粪转换成了袋装有机肥料。企业负责人盖寅生是徐村村民,在村民心中他是村里的“能人”和“乡贤”。他告诉笔者,目前公司饲养的600头牛中有400头是他为周边的贫困户代养的。

  徐村作为贫困村,目前有贫困户57户,贫困人口180人。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摘帽的短板。

  浮山县把养殖产业作为脱贫重要产业,尤其是发展养牛贫困户最受欢迎。可是,村民在发展产业中也有自己的困难,缺启动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缺少养牛场所。农村发展离不开“能人”的带动,困难面前盖寅生想出了办法,他以代养的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养殖。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养殖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了代养协议,村民为养殖场提供有偿草料,公司负责牛的养殖、防疫和销售,根据销售收入情况每年给贫困户进行分红。代养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实现了贫困户和合作社双赢。目前养殖规模还在稳定增加中。

  盖寅生还吸纳本村村民在牛场务工,解决了全村几十人的就业问题。

  “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 改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拖拉时间长,用餐次数多,花费也大。遇到下雨、下雪天,泥水满地,主家愁,客人也跟着愁。现在在村红白理事会的管理下,提前一天才开始‘帮忙’,没有了正餐,不蒸包子,不做臊子面,烩菜管够,宴席当天桌子上不放烟酒、八菜一汤、不上‘三大起’”一提起村里红白喜事的新操作办法,村民感慨颇深。

  为了解决全村红白喜事越办越大,讲排场、要面子、互相攀比、大操大办的旧风气。徐村多年来倡导节俭文明的社会风气,结合实际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对操办婚丧事宜做出明确规定。

  现在村民办红白喜事都会提前告知申报,村理事会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上门做工作、讲政策,并明确告知办事标准共同商讨,既要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又要节俭行事的操作办法,限定了香烟、酒水等标准,使村民的红白喜事过得既热闹圆满又节俭节约。此项倡议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花费减少了很多,负担也减轻了很多。红白理事会改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徐村还充分利用村讲习所功能,利用农闲时间,给村民讲政策、讲法律、讲农业专业知识,提升村民素养和技能。通过开展“好媳妇”“致富能手”的评选活动,促进村民道德水平提升,奖励致富脱贫。积极倡导立村训、亮村规等活动,制定了村规民约,把道德理念和价值追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深化村级治理。 (李军 卫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