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3-18 08:33: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总基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732.6亿元,增长10.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9%;第三产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7.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8.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943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512美元。

 

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2亿元,增长6.7%。税收收入54.1亿元,增长4.9%,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42.8亿元,下降0.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4.3亿元,增长18.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4.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9.8%,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1.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7.9%。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0.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8.4%。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4%,控制在4.2%的目标范围之内。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560.8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8千公顷,增长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12.81千公顷,增加3.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61千公顷,减少1.28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31千公顷,减少1.78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29.2千公顷,增加15.61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26.86千公顷,减少8.84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32.3万吨,比上年增加10.1万吨,增产4.5%。其中,夏粮83.9万吨,减产14.6%;秋粮148.5万吨,增产19.7%。

 

全年完成造林38.38千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6.94千公顷。经济林面积12.23千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1403立方米,增长81.2%。

全年全市猪牛羊肉总产量10.4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9.1万吨,增长5.8%;牛肉产量0.6万吨,增长1.8%;羊肉产量0.7万吨,增长5.6%。年末生猪存栏82.9万头,生猪出猪109.5万头。牛奶产量3.8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11.4万吨,增长5.8%。水产品产量0.7万吨,增长14.9%。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58.4万千瓦,增长4.2%。机械耕地面积363.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1%,机械播种面积393.67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318.63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9.5%。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12.9亿元,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

  

 

全社会原煤产量5598.8万吨,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91.4亿千瓦时,增长9.0%;焦炭产量2079.9万吨,增长11.4%;钢材产量1320.7万吨,增长10.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0.35亿元,下降3.0%。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6.47亿元、331.59亿元、807.97亿元和56.35亿元,分别增长-8.2%、-3.1%、2.4%和10.5%;化学、建材、装备制造、医药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43亿元、14.52亿元、50.12亿元、6.26亿元和15.66亿元,分别增长-22.6%、-7.5%、-4.1%、2.0%和6.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06.38亿元,下降12.8%;实现利润27.08亿元,下降23.6%。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3亿元,下降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6.3亿元,增长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537.8亿元,增长12.7%。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企业投资完成1032.5亿元,增长26.2%;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2.2亿元,增长1.94倍。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4.1亿元,增长80.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68.1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14.1亿元,增长24.5%。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完成467.9亿元,增长23.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78.4亿元,增长1.3%,非煤产业投资289.5亿元,增长42.3%。传统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投资合计246.8亿元,增长1.2%,非传统产业(食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投资合计221.1亿元,增长62.8%。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8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632.3亿元,完成投资187.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5.6亿元,增长18%。其中,住宅投资48.4亿元,增长15.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8亿元,增长25.3%。

全年市级重点建设工程394项,计划总投资5268.6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977亿元。

五、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242.06万吨,增长19.47%,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7460.05万吨,比上年增长15.29%。

全年全市向省外运输煤炭573.94万吨,下降13.9%,外运煤炭占煤炭产量9.66%。

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完成271.72亿元,增长12.64%。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68.04亿元,增长8.38%;电力工业投资55.98亿元,增长65.46%;焦化工业投资10.33亿元,下降50.99%。

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79.85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4.31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2.40%;第二产业用电144.23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80.19%,其中工业用电142.05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14.03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7.80%;城乡居民用电17.28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9.61%。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5亿元,增长13.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8.2亿元,增长1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3亿元,增长14.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38.1亿元,增长14.4%;餐饮收入额37.4亿元,增长6.5%。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71704万美元,下降13.3%。其中,进口额55491万美元,增长0.9%;出口额16213万美元,下降41.5%。

全年出口焦炭350吨,下降96.9%,出口金额10.5万美元,下降97.6%;出口钢材金额505万美元,下降30.9%,出口机电产品8828万美元,下降29.1%;出口高新技术产品8.3万美元,下降86.3%。

全年进口铁矿砂392.2万吨,下降6.3%,进口金额49015.5万美元,增长2.7%;进口机电产品281万美元,下降82.1%。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880万美元,增长2.0%。全年全市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0.8万美元。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80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2公里,与上年末持平。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8.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5.1%,其中私人汽车33.5万辆,增长16.6%。本年新注册汽车6万辆,增长9.3%。年末轿车保有量22.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0.1%,其中私人轿车20.8万辆,增长21.8%。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35亿元,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7亿元,增长2.2%;电信业务总量33.88亿元,增长10.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53.9万部,减少8.8万部,下降14.1%;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7万户,年末达到393.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4.0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9.88部/百人。全市宽带接入用户64.37万户,增长21.3%。

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6.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126.4万人次,分别增长12.4%和22.2%;旅游外汇收入3509.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92.8亿元,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分别增长13.2%、22.1%和21.9%。

九、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37.2亿元,比年初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845.7亿元,比年初增加96.1亿元,增长12.8%。

年末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448.9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增长7.3%;人民币存款余额721.2亿元,比年初增加82.2亿元,增长12.9%。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家。全市辖区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422.6亿元,增长4.7%。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10.0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42%。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37.1亿元,增长4.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6亿元,增长0.3%;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6亿元;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0.7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2.5亿元,增长14.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5亿元,增长33.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院校达到4所。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改造面积22.36万平方米,改造项目学校313所,总投入资金7417万元。

全年全市受理专利申请1190件,比上年增长43.37%。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59件,比上年增长33.46%。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认定省级技术中心1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科技创新型企业56家。

年末全市共有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7个,监督抽查了267家企业12类产品和商品。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7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4118台件。

全市有气象台(站)17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站)17个。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7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2万平方公里。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Intel网站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7个。

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7个,市级地震台网中心6个,数字测震地震台网1个,数字测震子台7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13个。广播电视台1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74%,电视人口覆盖率98.73%。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7个,档案馆25个。目前有6个县级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

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和谐临汾”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设立了临汾文化艺术“梨花奖”,成功举办了首届“梨花奖”电视戏曲大赛;洪洞的“魅力百村欢乐行”、安泽的“乐在周五”、吉县的“社区消夏文艺晚会”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当地的“星光大道”;翼城《浑身板》角逐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获得好评;襄汾《丁陶鼍鼓》、眉户剧《背着妈妈上大学》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双双摘得群星奖;我市又摘得1朵小梅花,大小梅花总数增加到57朵,居全国地级市第一。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有5个项目申报国家级名录,新增了17个省级项目,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增加到18个、省级项目114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301家,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18家。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3万张、卫生院床位4230张。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全市299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99.12%。

在山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资格赛上,我市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19枚、银牌30枚、铜牌39枚,总分980分,246人进入资格。全年共审批国家二级裁判员590名,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139名。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72亿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13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39.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5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8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人口2.47万人,死亡率为5.63‰;自然增长率为5.39‰。人口性别比为106.0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6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68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19元,增长20.1%。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3056元,增长13.8%。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0.87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82.84万人,比上年增加4.0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3.36万人,比上年增加3.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4.79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7.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9万人,其中农民工22.3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38.64万人,比去年增加4.19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97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9916.8万元,比上年增加3333.2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35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4306.1万元,比上年增加449.13万元。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4390张,收养人数2069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11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2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42.9万元。

年末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28.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2平方米。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469.9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6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01平方米。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保有量761.2万亩。年末全市7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245万立方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36毫米,比上年增加133毫米。

年末全市森林面积877.5万亩,森林覆盖率28.9%;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2.6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

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2013年市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167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18天。

年末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82.15%,提高1.03个百分点;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4.65%,提高9.65个百分点。

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4‰,严格控制在国家要求的4.5‰以内。

全年共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76起,死亡107人,相比2012年减少132起,减少4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85,比省下达年度控制指标(0.094)低0.00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609,比省下达年度控制指标(0.1814)低0.1205。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