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草根电力发明家"李卫军

2017-08-23 20:20:43 来源:新华网

今年39岁的李卫军,是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业带电班技术员。近二十年的一线工作中,他出过车祸、被狗咬伤过,还夜宿过鸡窝,但他最终凭借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与毅力,从一名初中还未毕业的小青年成长为了一名电力系统的技术专家,还带领着一批重点大学毕业的学徒。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编写了16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了7本电力书籍;成功研制出新型多功能地线提升器、双分裂导线提升器等100余项新型工具,其中65项已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和发明授权,为企业增加效益近千万元。

 

永不服输 迈出创新路上第一步

 

谈起李卫军的发明情结,还得从2000年说起。

 

那一年,在驻马店供电公司110千伏遂李线检修中,李卫军负责更换一个损坏的线路金具——U型环,因为经验不足,再加身体单薄,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无法将重达200多斤的避雷线扛起,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任务。这件事让年轻气盛的李卫军久久不能释怀。

 

“能否发明一种既省力又安全的机械装置,可以让作业人员在高达21米的危险环境中轻松自如的地完成操作呢?”李卫军的脑海中萌生出一个想法,并迅即激发了他发明的欲望。就这样,岗位的驱使,工作的需求,牵引着他踏上了发明之路。

 

但是,对于一个只上过技工学校,且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学徒工来说,要取得成功谈何容易?李卫军深知自己阅历浅薄、知识匮乏,但他坚信“勤能补拙”。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攻克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口”,他开始不断给自己“充电”。那些日子,他光顾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业余生活几乎全部是试验和学习,这些努力,让他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

 

2001年7月,杆塔地线提升器研制成功,并获得河南省电力公司青工创新创效三等奖。初战告捷,李卫军迈出了创新路上的第一步,这也给他继续创新注入了信心,以后的工作中,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技术创新中去。

 

坚韧求索 创新无处不在

 

善于观察、孜孜以求是李卫军的一大优点。对他来说,创新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用心观察和寻找生产中的不足和问题,创新就能无处不在。

 

工作中,李卫军发现在安装220千伏输电线路相间防舞动间隔棒作业时,当前采用的双分裂导线固定法,必须先由人员登到单线后再用绳固定另一根导线,然后再由人力拉到作业位置,这样一来既费时费力又影响工作进度,增加了作业时间和施工费用。

 

针对这个问题,他靠自己的经验和积累,设计出了三种新的作业工具,通过多次现场对比试验,他将每一种方案的优点有机融合在一起,研制成功了双分裂导线固定器。该项工具可以直接把双分裂导线固定,减少了作业步骤,节省了作业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节省了作业经费。这项成果先后获得了公司一等奖、河南省二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在省内进行推广使用。

 

创新是一个坚韧求索的过程,面对各种难题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2007年3月,李卫军主持的QC项目“带电更换220千伏线路直线杆绝缘子工具改造”被推荐到河南省发布,为了核对成果中的一组数据,他和小组成员先后十三次到现场复测记录,回来后再逐一核对。当时恰逢220千伏驻信线大修,为了不影响班组正常工作,他白天在工地忙碌,晚上在家编写材料,连续七天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带领大家加班加点反复演练。最终,该成果获得河南省电力公司二等奖、河南省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

 

2015年,驻马店供电公司成立了“李卫军劳模工作室”,为开展创新实践和培养技术人才搭建平台。工作之余,李卫军开始潜心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创新项目攻关,同时将自己的技术和创新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目前,他所带的徒弟中已有9名取得技师证,3名取得工程师职称,5名走上管理岗位。


勇挑重担 护卫电网安全

 

“早晨一身露,中午一身汗”是输电专业线路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李卫军所在的带电班仅有6名成员,担负着所辖228.26公里线路、1162基杆塔的运维任务和九县两区1900余公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面对繁重的任务及无处不在的危险点,他从来不敢有丝毫松懈。

 

2009年,豫南光缆多次发生断缆事故,李卫军对断缆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由于预绞丝与光缆之间存在高电压差,造成预绞丝端部存在压降放电,导致光缆外皮破损,破损后内部受力绳受潮,强度下降,造成断缆。“可这个问题当时在国内还没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李卫军说。

 

为解决这一困难,李卫军多方联系,采取在预绞丝端部涂刷RTV涂料,缠绕绝缘胶布,加装均压环的方法处理,终于阻断了事故的再次发生。为给同行提供参考经验,他还把光缆防治方案拍成了视频片子,后来被作为治理ADSS断缆科技项目的示范在全省推广。

 

攻坚克难,应急抢险冲锋在前。2010年,南阳市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高低压输电线路倒杆断线,受损严重。李卫军随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南阳支援,担任输电线路抢险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和质量监督。五天四夜的作业中,面对复杂艰险的抢修场面,他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组织编制施工“三措”和作业指导书,全力保证了抢险工作的安全进行,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

 

工作近二十年来,李卫军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智慧与才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了“草根工匠”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张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