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多项举措发展核桃产业

2014-09-05 09:5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凯妮 李淑东)近年来,古县加快“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基地示范、园区引领、体制创新、技术服务、加大投入等措施,着力解决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核桃管理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核桃总株数达到780万株,农村户户栽核桃,农民人均过百株,核桃年产量约为45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

在发展核桃产业的过程中,古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工作重点由规模化栽植转向精细化管护,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示范引领,解决农民对核桃管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古县将建立县乡两级示范点作为突破口,重点抓2个县级示范点。永乐曲庄的幼树示范基地,由县林业局派技术人员按照技术规程统一管护。目前,核桃树已全部定杆,5年内即可挂果受益。其中,南垣乡吴家岭核桃示范基地,结合省林业厅低产低效干果经济林项目,对中龄核桃树进行集中管护。通过连续两年的综合管护,核桃产量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全县共建成21个乡级示范点。每个乡镇必须根据当地特点,建设书记、乡镇长、分管副职的3个各具特色的示范点。旧县镇并侯优质核桃示范基地是乡级示范园区,均为1995年栽植的中龄核桃树,正处于盛果期,该镇组建20余人专业管护队伍,经常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全村农民人人懂技术、户户参与管理。提高了目前产量,单株产量提高5斤左右,预计比同期核桃树可延长10年左右。南垣乡50亩垣核桃示范基地,多为实生树种,核桃品质不高,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实施高接换优,对老树进行改造,品种进行了改良,预计2年后可达到盛果期。

通过抓队伍建设解决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为了提高全县核桃综合管护水平,古县把重点放在3支技术队伍的建设上。一支是外聘的专家技术队伍,专门聘请了省首席核桃专家王贵教授为古县核桃发展顾问,定期邀请省林业厅及林科院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并聘用河北涉县、汾阳、中阳等地的技术人员长期在核桃示范园进行实地教学和指导。一支是县级骨干队伍。县林业局组建了160余人的县级核桃专业管护队伍,聘请核桃管理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负责对全县各级示范园区的核桃树进行科学管护。一支是预备队伍。在县职教中心和古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核桃栽培管理专业,培养核桃管理后备技术人才,保证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经营体制解决农民核桃管理标准不高的问题。古县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通过企业统管、集体经营、大户流转等方式,提高核桃管护质量,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古县华海天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采取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技术问题,又解决了质量和销售问题,一举两得,实现共赢。北平镇贾寨村就是这种模式。古阳镇热留村牛金龙,将本组中老龄核桃树进行了承包,聘请专业队进行管护,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旧县镇韩村王小光,1984年购买村里的四荒地150亩,经过修整后全部栽植了核桃树,目前有1500余株,挂果树1000余株,正常年景仅核桃一项,就收入10万余元,其本人2009年荣获“山西省造林大户”称号。

通过各类栽培模式的探索解决“林粮矛盾”突出问题。长期以来,玉米是古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种植玉米的传统观念短期内改变很难。针对长久以来存在的“林粮矛盾”问题,古县积极尝试,深入探索,引导农户采取“林药间作”“林菜间作”等模式林下种植低杆农作物,并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2011年,在南垣乡陈香村试验“林药间作”300亩,林下种植黄芩等中药材,收益良好,预计到今年,亩均药材年收入可达2500元。在此带动下,全县涌现出东池白芍、佐村生地、孔家垣白芍、白芷、沟北黄芪等一批“林药间作”示范区,全县“林药间作”面积达到8000余亩。

通过抓育苗环节解决品种不优不纯的问题。古县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从2012年开始在专家指导下,建成高庄、高城、西庄、并侯4个接穗圃,保证了全县育苗、嫁接的接穗纯正。同时,建设300亩高标准育苗示范基地,辐射1500余亩育苗,为育苗户建立档案并跟踪服务,保证了苗木品种的可靠性。目前全县有留床苗圃2000亩,每年可提供优质种苗300万株。

通过整合涉农资金解决核桃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在核桃栽植和管理上,灵活运用惠农政策和资金,统筹考虑服务核桃发展,先后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整村推进等项目,大力发展核桃园区。同时,先后整合科技经费、扶贫资金、农业补贴等方面资金,加上县级财政配套、农民自筹、社会融资等,将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核桃产业,努力缓解投入不足等问题。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